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禁抗后断奶仔猪腹泻大幅上升,会成常态吗?该如何进行防控?

为猪 2020-08-09

阅读()

预防大肠杆菌的主要措施有: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猪舍的环境清洁干燥,给猪群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注意猪舍的通风、保暖。
  不知不觉,饲料禁抗已经一个多月了,一方面饲料企业在马不停蹄的研发、生产无抗饲料,部分企业的替抗产品也已经开始进入猪场;另一方面养殖端面临着禁抗后的一些不利影响,死亡率和疾病感染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断奶仔猪,有的猪场断奶仔猪的腹泻、死亡率增加了百分之四,发病率和治疗成本都在增加,面对禁抗,养殖户不但要在营养与免疫方面进行调整,还要在饲养管理上进行全进全出、降低饲养密度来缓解禁抗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禁抗在国外实践后的影响
  
  欧洲在2006年全面进行饲料禁抗,距今已经有14年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饲料禁抗后对育肥猪的影响并不大,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则比较明显,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速度开始降低、死亡率开始提升,造成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主要就是腹泻,肠道疾病是饲料禁抗后养殖场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荷兰在饲料禁抗后饲料利用率降低了5-10%以上,生猪患病几率普遍提高,同样也都是肠道方面的疾病。
  
  瑞典在1986年实施饲料禁抗后,断奶仔猪生长日龄延迟1周以上,死亡率增加1.5%,饲料利用率降低1.5%以上,母猪年产仔量降低4.82%,养殖成本增加。
 
饲料禁抗
  
  丹麦在实施饲料禁抗后,育肥猪的变化不大,仔猪的死亡率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死亡率增加了0.04%,母猪年产仔数降低了4.82%。
  
  从用药情况来看,回肠炎疫苗使用率提升,可见无一例外,在饲料禁抗后,养殖端都面临着断奶仔猪腹泻、死亡率提高、生长速度下降的问题,可见仔猪对于禁抗的应激更加敏感。
  
  哪些原因造成的仔猪腹泻?
  
  没有了抗生素的压制,加上饲养管理跟不上,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开始上升,由于仔猪的自身免疫力低、消化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断奶2周内发生腹泻等应激问题,腹泻将导致仔猪脱水、消瘦甚至死亡,腹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细菌性致病菌,猪场常见的细菌性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回肠炎等。
 
生猪
  
  感染大肠杆菌后可导致仔猪黄痢、白痢,是仔猪最常见的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性疾病,是条件性致病菌,致死率较高,发病后在短时间内死亡,感染后可导致整窝猪发病,造成发病的原因有:1、母猪携带大肠杆菌病毒,通过环境污染后,病菌进入仔猪体内;2、外界环境改变,天气骤变,猪舍潮湿;3、猪场引进患有此病的猪群,造成该病的流行;4、对发病仔猪治疗后没及时给工具消毒,发病仔猪的栏舍没彻底消毒;5、猪舍环境恶劣,没有及时进行清扫,大肠杆菌污染环境;6、仔猪肠道菌群失衡,体内有害菌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发病。
  
  预防大肠杆菌的主要措施有: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猪舍的环境清洁干燥,给猪群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注意猪舍的通风、保暖。
 
生猪养殖
  
  感染魏氏梭菌后的仔猪易发生腹泻,是一种肠毒血症,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造成发病的原因有:1、猪舍饲养密度过高,猪群咬架、争斗;2、舍内环境卫生差,有害气体浓度过高;3、圈舍阴暗潮湿,湿度过大;4、突然换料,摄入高蛋白饲料,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导致仔猪体内魏氏梭菌大量繁殖;5、外界气候变化,应激诱发魏氏梭菌发生病变。
  
  预防魏氏梭菌肠炎的主要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免疫接种魏氏梭菌多价苗。
 
生猪
  
  回肠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细胞内的劳森氏菌,感染后的仔猪主要出现腹泻或体重减轻,而服用抗生素则可防止猪只早期接触劳森氏菌,可使猪只不受感染直到长大,所以,当停止使用抗生素后,回肠炎的发生几率就会上升,造成回肠炎的发病原因有:1、主要通过带病猪感染,当环境中存在病原菌,皆可通过口鼻进行感染;2、感染的猪舍用具、器械等均可携带;3、频繁的疫苗接种;4、转群、混群使猪只产生应激;5、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环境差,猪与猪之间互相争抢吃食等等均可导致感染。
  
  猪群要全进全出,对于引进的猪只,隔离、检测、消毒后才可混养;强化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清洁,及时清理粪尿,管理人员各饲其舍,不要随时乱走动,做好消毒工作,保证饲料营养以及存放;减少猪群的各类应激。
  
  综上所述,想要让仔猪在禁抗后不发生腹泻类疾病,就要从全方位进行调整,从饲料营养、猪舍环境、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免疫接种来进行系统性的防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