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猪场出现严重腹泻,除考虑病毒、细菌因素外,也可能是寄生虫惹的祸!

硕腾猪业 2020-03-23

阅读()

近几年由鞭虫引起猪群难以控制的腹泻现象偶有报道,导致猪场产生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临床上处理猪群腹泻时误诊的发生,现将一例猪鞭虫混合球虫、大肠杆菌感染的案例。
  近几年由鞭虫引起猪群难以控制的腹泻现象偶有报道,导致猪场产生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临床上处理猪群腹泻时误诊的发生,现将一例猪鞭虫混合球虫、大肠杆菌感染的案例进行报告。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属于无尾感器纲(Aphasmidea)鞭尾目(Trichurata)鞭虫科(Trichuridae)鞭虫属(Trichuris),为人体和动物肠道常见的寄生线虫[1]。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Isospara 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大肠杆菌是寄居在肠道的条件致病菌,构成肠道菌群的重要部分;在正常条件下,其并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大肠杆菌侵入肠组织引起机体发病。引发新生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是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ETEC的致病性与其黏附素和肠毒素毒力基因相关[2]。
  
  目前,随着猪场硬件设施的不断改进,栏舍的条件越来越好,驱虫程序更加合理,大多数养殖场处理腹泻时,重视病毒与细菌的控制和治疗,往往会忽视寄生虫的影响。但是近几年由鞭虫引起猪群难以控制的腹泻现象偶有报道,导致猪场产生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临床上处理猪群腹泻时误诊的发生,现将一例猪鞭虫混合球虫、大肠杆菌感染的案例进行报告。
  
  1 发病经过
  
  2018年8月份广东某2000头母猪规模猪场的一个存栏5000多头的育肥场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腹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峰期达20%左右;猪场采用各种抗生素治疗,难以治愈,病情已经持续1个月以上。
  
  调查显示:2018年6月份本场育肥猪偶有拉稀现象(80Kg以上居多),抗生素治疗效果时好时坏,导致的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至2018年8月份,本场育肥猪群使用过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泰秒菌素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最终,除保育猪转入本场15天之内的猪群腹泻比例较小外,其它猪群均出现由严重腹泻导致的死亡。
  
  近段时间通过实验室检测排除了病毒性腹泻,检测到了球虫及大肠杆菌,且对大肠杆菌做了药敏实验(见图1-2);最终选择饲料硫酸粘杆菌素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还是反复发生腹泻。猪场所有育肥猪都在保育驱虫过后转入本场,而刚转入猪群也有腹泻,因此猪场兽医首先排除的可能病原就是肠道寄生虫。
  
猪场严重腹泻
  图1 CSFV检测和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寄生虫检测结果
  图2 寄生虫检测结果
  
  2 临床症状
  
  不同日龄商品猪均有腹泻,腹泻表现不同:粪便有呈水样、糊状、部分带血色或粘液。发病猪群的体温正常,皮肤苍白;虽然大多数食欲正常,但采食有部分下降;腹泻猪只逐渐脱水,同一头猪反复发病,消瘦衰竭死亡(见图3-4)。腹泻发病率60%左右,死亡率10-20%,尤以保育转到育肥后30-60天发病死亡率最高。
  
猪场腹泻
  图3、图4
  
  3 剖检变化
  
  剖检猪只结果表明:心脏与肺脏无明显的病理病变,肝脏发黑肿大,肾脏淤血,结肠表面部分有灰白色的结节突起;剖开结肠发现部分结肠粘膜卡他性炎症,粘膜水肿,充血,出血,有些严重的整个结盲肠水肿与充血;部分结肠刮掉肠道内容物及炎性分泌物,有大量乳白色虫体存在,虫体长20-50 mm(见图5-10)。
  
猪场腹泻
  图5、图6
  
猪场腹泻
  图7、图8
  
猪场腹泻
  图9、图10
  
  4 鉴别诊断
  
  目前,线虫多以传统的形态学方法来鉴别。鞭虫虫体鉴别:虫体呈鞭状,乳白色;前部为细长的丝状,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2/3,外面有一串单细胞围绕着;后部为体部,比较乱,短粗,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1/3,里面存在肠管及生殖器官;雌虫长度为39-53 mm,虫体后端呈钝圆状,粗细交界处即为阴门;雄虫长度为20-55 mm,虫体后端呈卷曲状,尾端具有汇殖腔,并有1根交合刺。同时,实验室确诊样品中存在猪等孢球虫和大肠杆菌感染。综合来看,此育肥猪群是典型的鞭虫混合球虫感染,而继发感染大肠杆菌。(见图11)
  
猪场腹泻
  图11
  
  5 防治措施
  
  (1)全群驱虫,饲料添加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粉;对部分采食减少,或不吃料的猪只肌注“通灭”;一个月后加强一次驱虫。
  
  (2)驱虫后,每吨饲料添加2 kg利高44和磺胺六甲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球虫。
  
  (3)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尽量做到全进全出,使用百胜-30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
  
  (4)种猪场产房仔猪加强对球虫的早期控制,仔猪断奶转保育时每头注射“通灭”0.3至0.4 ml,转到育肥场必需按计划及时驱虫。
  
  经过以上措施处理,1个月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6 小结与讨论
  
  本场是一例毛首线虫混合等孢球虫,并继发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由于猪场确实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导致刚转入猪群出现腹泻现象,而且猪群是驱虫过后转入本场的,所以猪场兽医忽略了寄生虫感染的问题,以致猪群病情拖延,损失加重。
  
  (1)猪鞭虫感染大部分局限于回盲肠,成虫的头部有很长的食管,以便头体钻入肠粘膜内,所以叫毛首鞭形线虫;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盖,大小为52-61µm×27-30µm。成虫在盲肠产卵,每天可产5000个,随粪便排出后,在33-34℃,经过19-22d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3]。感染性虫卵进入消化道后,第一期幼虫在小肠后段孵化出来,8天后移行到盲肠发育,感染后30-40天发育为成虫。本场发病死亡主要集中在转过来一个月后的猪群,所以说明本场环境中存在大量感染性虫卵。
  
  第一次检测的结果导致猪场后续治疗上的方向性错误。原因是送检猪的病料来源于较小日龄刚发病的猪,可能正处在感染初期,所以未见成虫;也有可能是采样部位的问题,没有发现虫体;另外,由于鞭虫虫卵较小,实验室容易出现漏检。
  
  (2)两次检测所有病料都测到猪等孢球虫(I.suis),I.suis是哺乳期仔猪的主要致病因子,引起仔猪食欲减退、严重腹泻、消瘦甚至死亡;成年猪不易感染或感染后无症状。I.suis感染后会诱导仔猪继发感染肠道细菌,引起肠毒综合征坏死性肠炎,增加料肉比,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本场刚从保育转过来的猪群,加上应激等因素,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引起拉稀,但比例较低,大部分都是在转过来半个月后发病开始增加,说明此时很有可能感染了猪鞭虫。
  
  (3)一般情况下,肠道寄生虫在宿主肠道所排泄或分泌的产物会造成肠道环境的变化,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从而易造成肠道细菌病的发生。另外猪鞭虫头部钻入消化道粘膜内以吸食血液为生,致使粘膜机械性损伤,易继发细菌感染。
  
  在临床上我们还需注意与回肠炎、梭菌性肠炎、猪痢疾、沙门氏菌及病毒性腹泻等相区别。利用好实验室检测工具,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减少损失。最后,猪场卫生和生物安全也非常重要,鞭虫及其它寄生虫所排出的卵在环境(尤其土壤中)会长期具有生命力,所以猪场需按计划使用高效的驱虫药物定期驱虫。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