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非瘟时代,口蹄疫防控迎来新武器!

中农威特 2019-12-02

阅读()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进境动物必须检疫的一类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疫病,口蹄疫病毒还被列为了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1、 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侵染对象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发病动物的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流涎、跛行、卧地,口、鼻、蹄和母畜乳头等无毛部位发生水疱,或水疱破损后形成溃疡或斑痂。口蹄疫的发病率高,幼畜则经常不见症状而猝死,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口蹄疫病毒极易变异,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别强;口蹄疫的易感动物种类繁多;动物机体对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应答程度较低;口蹄疫有多种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潜伏期短、发病急。这些特点都是造成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广泛存在,至今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
  
 
  2 、国内口蹄疫疫情
  
  2.1  2014—2018年疫情
  
  2014—2018年,我国累计发生口蹄疫疫情54次,其中O型43次,A型11次,以O型为主。引发疫情的毒株情况:O/Mya-98毒株疫情17次,O/Ind-2001毒株11次,O/CATHAY毒株9次,O/PanAsia毒株6次,A/Sea-97毒株11次。自2016年以来,O型毒株呈多元化、复杂化,主要原因是境外毒株如O/Ind-2001、O/PanAsia的传入,毒株变异如O/Mya-98毒株嗜性改变、O/CATHAY毒株抗原变异等。
  
  这5年来,我国口蹄疫疫情呈散发但总体稳定的状态,主要流行O型和A型两个血清型;Asial型至今未检出病原阳性,继续保持无疫。总体来说,A型趋于控制,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O型散发,毒株复杂,给我国口蹄疫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2.2  近两年疫情
  
  2018年农业农村部向OIE上报口蹄疫疫情共27起,26起O型,1起A型,无Asial型疫情;其中牛羊疫情17起,猪疫情10起。口蹄疫病毒污染面大,疫情分布广,2018年全国共有12个省份发生口蹄疫疫情。引发疫情的主要流行毒株有5个,是近年来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情况最为复杂的一年。
  
  2018年我国口蹄疫仍是点状散发状态,疫情主要发生于流通环节和免疫薄弱的饲养场。出现的重大新情况是疫情毒株多元化,有O型Mya-98毒株、O型PanAsia毒株等4个O型毒株和1个A型Sea-97毒株共5个毒株流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疫情通报,截止2019年11月,2019年已通报4起口蹄疫疫情,均为O型口蹄疫疫情。
  
  2.3  流行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口蹄疫呈现愈加复杂的流行态势。一是受全球口蹄疫跨区域传播的影响,境外毒株时有传入;二是境内流行毒株不断变异,给免疫防控造成极大困难;三是从监测阳性区域的分布来看,我国口蹄疫病毒污染面较广,病原长期存在,清除难度大;四是我国多毒株流行的状态仍然持续,仍将以散发O型和A型口蹄疫为主,O型流行强度高于A型。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发现,疫情风险点主要在活畜异地调运和免疫不完善的养殖场点等免疫薄弱环节,尤其是动物经长途调运后经常出现发病。
  
  3、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疫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可引起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目前没有有效的商业化疫苗,致使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大,只能依靠“检测+扑杀”的控制措施。
  
  3.1  国内非洲猪瘟疫情
  
  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来势迅猛,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截止2019年10月15日,全国31个省(市、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57起。扑杀生猪数百万头,直接经济损失“数以千亿计”。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存栏母猪减少了20%,也有人认为甚至可达30—40%。这轮非洲猪瘟疫情,早期发病以散养户为主,后来基本以中大规模为主,很多大规模猪场也未能幸免,甚至有存栏几万头的猪场发病。
  
  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国计民生的冲击,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不亚于一场战争。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2019年9月份猪肉及其替代品价格明显上涨,带动整体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2%,影响CPI上涨约2.2个百分点。
  
  3.2  对行业的影响
  
  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全面检验了一个猪场、一个地区及至有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检验了相关各级领导、专业人士和科研人员的责任和担当,检验了从业人员的整体实力、综合素质和行业情怀。
  
  非洲猪瘟疫情还检视了我们的养猪格局、养殖布局、养殖模式、经营方式,对养猪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对我们的消费习惯、每个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生猪产能恢复周期长、制约多,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需要全行业、多领域共同担负起保卫养猪业、振兴养殖业的重任。尽快推动完全落实生猪生产恢复政策、引导理顺市场供应秩序,是刺激猪肉产能迅速恢复提升的要务。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暴露了我国动物养殖的实际水平,也显示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脆弱。升级养殖行业的软硬件,重塑动物疫病防控理念,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法规,重建防控体系,推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迅猛发展,成为“后非瘟时代”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工作。
  
  4、 口蹄疫防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口蹄疫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非洲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使原本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非洲猪瘟的流行对口蹄疫防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1  非洲猪瘟形势下的免疫工作
  
  针对目前严峻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和措施,优化防控策略和重点。首先养殖业上下游要关注和关心养猪业,加强猪场管理,大力提高我国养殖业水平;还有养殖户和饲料、兽药等关联环节,都要做好科学严密的生物安全防护;还要加强动物流动监管力度,彻底降低运输环节疫病传播风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补齐动物疫病防控短板,做好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尽量少用疫苗,减少生猪应激的机会,但必须要做好猪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
  
  口蹄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其气源性传播方式,特别是对远距离传播更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发病动物的口、鼻、蹄等部位发生水疱,继而水疱破损形成溃疡或斑痂,动物机体天然屏障遭到破坏;进而非洲猪瘟病毒一方面经鼻、口直接接触传播,主要还会经呼吸道、消化道趁虚而入。因此,由于口蹄疫特有的危害程度、传播方式、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使得我们丝毫不能松懈口蹄疫的防控,必须要加强口蹄疫免疫力度,严格执行完整的口蹄疫等疫苗的免疫程序。另外由于猪瘟和非洲猪瘟非常相似,也需要把猪瘟免疫做好,这样有利于养殖和类似猪瘟病症的排查。
  
  4.2  口蹄疫防控建议
  
  本动物攻毒试验结果和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抗原变异监测显示,国内疫苗总体上对田间流行毒株处于可保护状态。目前O型口蹄疫流行毒株复杂,变异快,对免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面对“多O流行、O强A弱”的口蹄疫疫情,“OA同免、强化O型”的多毒株、多组份、高质量疫苗,成为口蹄疫疫苗新的研发方向。为应对目前复杂的多毒株同时流行的猪口蹄疫疫情,中农威特公司及时推出了“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O/PanAsia/TZ/2011株+Re-A/WH/09株)”。
 
口蹄疫疫苗
  
  这个“猪口蹄疫OA二价三组分”疫苗的制苗毒株表位互补叠加、拓宽抗原谱,可以实现流行毒株有效覆盖;优势毒株组合,交叉免疫保护性更广泛,疫苗免疫效力得到提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悬浮培养、浓缩纯化等关键生产核心技术制成的灭活疫苗,还具有安全可靠、无免疫副反应干扰、免疫保护期长、保护率高等特点。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O/PanAsia/TZ/2011株+Re-A/WH/09株)是目前复杂的口蹄疫、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背景下,防控猪口蹄疫、促进非洲猪瘟防控的有力武器!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