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内容

批次化生产如何选择批次?主要看哪些因素?

养殖技术 2025-01-26

阅读()

批次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中一种重要的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安排母猪的繁殖周期,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和高效化。

批次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中一种重要的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安排母猪的繁殖周期,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和高效化。

 

批次生产

 

选择合适的批次化生产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和选择依据:

 

一、批次化生产的主要考虑因素

 

猪场规模

 

小型猪场(母猪存栏800头以内):可选择4周批或5周批模式。

 

中型猪场(母猪存栏1000-1500头):适合3周批模式。

 

大型猪场(母猪存栏1500头以上):可采用2周批或1周批模式。

 

设施条件

 

分娩舍和产床数量:需确保分娩舍和产床数量与批次化生产模式相匹配。

 

配怀舍栏位数量:配怀舍栏位数量也会影响批次化生产的安排。

 

人员配置

 

批次化生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同期发情、配种等操作,因此需考虑猪场人员的专业素养。

 

生产目标

 

提高产能:如果目标是最大化提高产能,可选择4周批模式。

 

减少应激:如果希望减少母猪和仔猪的应激,可选择3周批或5周批模式。

 

猪群健康状况

 

健康的猪群更适合批次化生产,因为批次化生产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传播。

 

断奶天数

 

常见的断奶天数有21天、25天和28天,需根据猪场习惯和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断奶天数。

 

母猪品系

 

不同品系的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存在差异,需根据母猪品系选择合适的批次化模式。

 

二、不同批次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3周批

 

优点:符合母猪的生物学习性,减少非生产天数,便于管理。

 

缺点:工作强度较大,断奶后产房洗消时间较短。

 

4周批

 

优点:产能最大,设备利用率高,适合小规模猪场。

 

缺点:工作节奏快,断奶后产房洗消时间短。

 

5周批

 

优点:工作强度相对较小,断奶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产房洗消。

 

缺点:产能利用率略低于4周批。

 

其他批次模式

 

如16天批、18天批、29天批等,各有优劣,需根据猪场具体情况选择。

 

三、选择批次化生产模式的步骤

 

评估猪场现状

 

对猪场的规模、设施、人员、生产目标等进行全面评估。

 

计算推演

 

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计算不同批次化模式下的产能变化,确定最优方案。

 

准备物资和人员

 

准备必要的物资,如激素等,并对人员进行培训。

 

实施与调整

 

按照选定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总结

 

选择合适的批次化生产模式需要综合考虑猪场的规模、设施条件、人员配置、生产目标、猪群健康状况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和实施批次化生产模式,可以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猪群健康水平。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