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内容

猪咬尾行为绝非儿戏,是个危险的信号!

问猪病 2025-01-23

阅读()

小仔猪乱咬尾巴,不懂的养猪户以为他们是在闹着玩那,感觉还挺好玩那,呵呵…这样想就错了,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奥!

小仔猪乱咬尾巴,不懂的养猪户以为他们是在闹着玩那,感觉还挺好玩那,呵呵…这样想就错了,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奥! 无论是集约化的养猪场还是散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常出现猪猪咬尾的现象,任何引起不适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咬尾,当猪出现咬尾时,尾部或全部被咬掉,被咬部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耽误治疗引起出血、伤口出现感染化脓,还会引起关节红肿和跛行,降低胴体品质,甚至会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引发败血症,最终死亡,给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影响。

 

仔猪

 

一、造成仔猪咬尾的原因 

 

品种及个体差异

 

同一圈舍内的饲养不同的品种、性别或者相同品种的猪只体重差异大,常会发生互咬,品种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会产生矛盾,发生撕咬,一般杜洛克杂交一代、纯种长白猪的咬尾现象较为严重;个体间差异大,在抢食和抢占休息地方的过程中,常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公、母猪混养,公猪比母猪更具有攻击性,更容易发生咬尾。

 

营养因素

 

当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过低时,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的需要量,会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从而造成咬尾。(钠盐的缺乏会加重咬尾现象的发生)。

 

饲养管理

 

圈舍内的料槽数量不够,猪群中处于地位较低、体质较弱的猪被挤出或挤不进,得不到料槽,等待的过程中会在后面进攻正在采食的猪,造成其外伤。

 

猪群的饲养密度过大,活动受限制,采食、饮水或者在争抢生活空间时常出现被咬的现象。

 

料槽以及饮水设备不足时,采取地面饲喂方式时,会导致猪不能充分的休息,变得烦躁不安,或受到某种刺激后情绪不稳定,诱发咬尾。

 

环境因素

 

当猪舍的饲养环境条件较差,不符合正常生长要求时,会使猪感到不适,从而导致休息不好,烦躁,容易引发咬尾,(如舍内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圈舍内过于潮湿会使皮肤发痒;如果舍内粪尿清理的不及时,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对猪的呼吸道产生刺激,敏感性增强;舍内的光照过强,会使其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而烦躁不安故造成咬尾事故的发生)。

 

生活习性

 

猪的嗅觉灵敏,并且喜欢舔食血液,如果尾巴被咬伤出血后,会吸引其他猪啃咬,导致咬尾情况恶化,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猪的模仿能力较强,发生咬尾时,如果不及时控制,其他猪会模仿此行为,导致咬尾。

 

二、预防措施

 

满足营养需要

 

日粮中营养水平要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饲喂猪群全价饲料,并且各种营养成分要搭配合理,并且做到定时定量饲喂,注重饲料品质,不能饲喂猪群霉变的饲料。发现咬尾现象时,要及时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成分,避免咬尾再次发生。

 

合理的饲养管理

 

舍内要设置充足的料槽和水槽,避免由于抢食和抢水以及采食不均出现的咬尾现象、同时要合理的安排饲养密度,使猪只有足够的空间运动、休息及采食,利于生长发育,合理利用圈舍面积,还可以有效减少咬尾的发生。

 

分群时根据体重、大小、强弱、品种、性别等进行合理分群,同时避免群体过大,保证猪群的稳定,避免破坏已经建立的群体次序。

 

在猪只饲养、运输以及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应激、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要将其挑出并单独饲养,对被咬伤的猪也要及时的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在猪群中引发其他猪啃咬。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保持饲养环境的舒适度以满足猪的正常生理要求,避免舍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保持合适的相对湿度,定期的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排出污浊的空气,并适当的减少光照的时间及强度。因为舒适的环境会使猪安静采食,安静休息。从而避免了咬尾的发生。

 

仔猪

 

剪牙与断尾

 

及时对仔猪进行剪牙和断尾处理、但是在操作时要注意减少应激,处理时间一般选在仔猪出生后的1~2天,可有效控制猪咬尾。

 

还可以拿一些颜色鲜艳的东西放在猪舍内来分散猪猪的注意力,可以降低咬尾的发生。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