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内容

猪咬尾,错不在猪,也许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互联网 2019-12-21

阅读()

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咬尾不仅对猪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管理和经济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Stressor)。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应激期间,各种生物功能的减弱使得动物处于一种亚病理状况,且易于转化为病理变化。专家指出,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咬尾不仅对猪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管理和经济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猪咬尾
  
  咬尾的发生及其生理基础
  
  咬尾是现代养猪尤其是高密度的集约化养猪中容易出现的一种恶癖行为。咬尾症,一种异食癖,是猪应激综合症(Porcine stress syndrome,PSS)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是受现代养猪生产中的许多不良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深究集约化养猪生产易发咬尾行为的根本原因,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养殖环境没有为猪只自身固有的本能——探究行为提供空间和材料。猪在觅食时,首先是拱掘动作,先是用鼻闻、拱、舔、啃,当诱食合乎口味时,便开口采食,这种摄食过程也是探究行为。
  
  同样,仔猪吸吮母猪乳头的序位,母仔之间彼此能准确识别也是通过嗅觉、味觉探查而建立的。猪在猪栏内能明显地区划睡床、采食、排泄不同地带,也是用鼻的嗅觉区分不同气味探究而形成的。可见,探究活动对自然条件下的猪只是多么重要,与猪只生存密切相关的活动几乎都与探究行为有关,可以说这是猪只生存的方式和本能。而现代养殖环境却限制了猪只探究行为及其动机的表达,猪只只好退而求其次,对环境妥协和适应的结果往往引发咬尾、咬栏等异常行为的发生。
  
  咬尾行为主要见于群养的生长猪,咬尾开始时是一头猪把另一头猪的尾巴放进自己的嘴里轻咬、玩耍,而被咬者则会忍受其行为。但很快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随着体重的增长,个别兴奋的猪往往用力过大。将尾尖咬破或咬断,被咬尾巴就会受伤并开始流血,然后就会引发其它猪对其尾巴和咬尾的兴趣,当尾巴连根咬掉时,猪就开始咬身体的其它部位。
  
  受伤的猪变得顺从,行为沮丧,被咬时也反应迟钝。伤口开始污染,导致猪后腿和臀部及整个脊椎炎症发生,二次感染将造成肺、肾、关节和其它部位的炎症,最终导致受伤猪的死亡。咬尾不仅对猪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管理和经济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应激及咬尾的防治
  
  前面提到,高度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应激因素,常常导致猪只处于应激状态,发生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而咬尾行为的发生则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猪只临床症状的具体表现。可见,在导致猪只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中,有些(但并不是所有的应激因素)往往也能引发猪只的咬尾行为;反过来则可认为,发生咬尾行为的猪只必然处于应激状态。
  
  那么应激因素都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改正呢?
  
  一、猪咬尾的原因
  
  1、猪在情绪变化时咬尾。
  
  2、饲料中营养不全面不平衡,尤其是矿物质缺乏会引起咬尾。
  
  3、密度过大猪舍内空气污浊(空气中氨和二氧化碳过高),温度、湿度过高。
  
  4、同圈猪个体差异过大。猪只相互串圈,气味不同所致。
  
  5、有体内、体外寄生虫感染。
  
  6、应激反应,季节变化。
  
  二、猪咬尾的防治方法
  
  主要是从减少应激和提供均衡营养的配合饲料做起,定期进行驱虫,降低饲养密度。一旦发生咬尾,可采用以下方法:
  
  1、将被咬猪的尾部厚涂鱼石脂软膏。
  
  2、给全群猪鼻孔内喷洒70%的酒精,每隔三小时一次。
  
  3、用味道强烈的来苏儿或含氯的消毒剂消毒猪舍,每天喷洒两遍。
  
  4、饲料中另加0.4—0.5%的食盐、0.3—0.5%的小苏打。连喂2—3天,注意饮水要充足。
  
  5、饮水中加氨基多维或复合多维,连用7天。
  
  6、在圈内撒一些粒盐,或杂碎的新砖头。
  
  7、放置一个皮球令猪玩耍。
  
  8、悬挂一块铁板,在其旁挂一铁棒。令猪拱玩巧击。
  
  9、猪群密度适中。
  
  以上就是猪咬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养猪户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猪咬尾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有效减少猪咬尾现象的发生。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