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企业 > 内容

猪肉股走弱,“养猪一哥”生变,新晋“猪队友”只抓到猪周期尾巴

红星新闻 2020-05-13

阅读()

近期A股猪肉股持续走弱,猪价也持续下跌,在新一轮生猪养殖产能竞赛中,中国“养猪一哥”已经悄然改变,曾经的“一哥”温氏股份已被“二哥”牧原股份取代。
  近期A股猪肉股持续走弱,“养猪大户”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股价表现都跑输了大盘。
 
  猪肉股走弱的同时,猪价近期也持续下跌。
 
  红星资本局查阅“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发现,截至5月12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1.45元/公斤,与11日持平,但较上周六已下降2%。而从周指数来看,2020年5月1日―5月9日,全国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下跌1.7%至43.9元/公斤,已经连续下降11周。

猪肉价格指数持续下滑
猪肉价格指数持续下滑
 
  猪肉连续下跌,但空间有限
 
  猪价“跌跌不休”,其实也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餐饮消费、大中专院校消费等需求大幅下降,猪肉价格相对表现疲软。此外,进口猪肉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关系。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生猪价格自今年2月中旬达到相对高位后持续回落,下跌幅度已超过市场预期。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养猪企业纷纷扩大产能规模,进口肉类快速增长,猪肉价格已连续下滑。
 
  不过,即使生猪价格持续缓慢下行,但从价格走势来看,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而《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0149万头,同比下降7.8%;猪肉产量3934万吨,同比下降7.5%。这说明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供给仍然偏紧,猪肉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报告还预计了未来几年猪肉生产情况。短期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产能将快速恢复;中期看,规模养殖场成为“主力军”,推动猪肉生产;长期看,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猪肉生产稳定缓慢增长。预计2021年生猪出栏量达6.35亿头,猪肉产量达5000万吨;2025年生猪出栏量达7.18亿头,猪肉产量达5728万吨。
 
  中信期货农产品团队分析,生猪供需关系略有改善但仍偏紧,猪肉消费春节后终端需求下降,夏季需求最弱。二季度供给略有下滑,需求进入淡季,价格预计维持震荡。下半年供给小幅恢复,需求逐渐增加,供需关系略有改善,猪价难有大幅下跌。
 
  “养猪一哥”生变:牧原股份已超温氏股份
 
  从市场需求看,生猪存栏仍然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猪价连续下降也没有影响养猪大户扩张的步伐。
 
  在新一轮生猪养殖产能竞赛中,中国“养猪一哥”已经悄然改变,曾经的“一哥”温氏股份已被“二哥”牧原股份取代。

广东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生猪出栏均已经进入了千万头级别。在整个2019年,温氏股份仍然领先,全年销售肉猪1851.66万头,依然保持其王者地位。而且温氏股份不止养猪,2019年还销售了肉鸡9.25亿只。
 
  但只看养猪业务,温氏股份2019年的出栏量比2018年度的2229.70万头,下降了16.95%。其下降幅度超过了牧原股份。2019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025.33万头,虽然比2018年的1101万头也有所下降,但降幅仅6.88%。
 
  反转发生在2020年一季度。红星资本局查阅两家公司的一季报发现,温氏股份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225.26万头,而同期牧原股份销售生猪256.4万头,已经成功实现对温氏股份的反超。
 
  而在产能反超之前,牧原股份市值早已超过了温氏股份,成为新的带头大哥。截至5月12日收盘,牧原股份的市值已高达2558亿元,而温氏股份为1575亿元,两者已经有了近千亿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牧原股份产能一直保持了高速扩张状态,其增速远超温氏股份。该公司2015年销售生猪才191.9万头,但2016年增至311.4万头,2017年继续猛增至723.7头,2018年已经突破1000万头。
 
  牧原股份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充产能。截至今年4月,牧原股份全国共计开工278个项目,新增生猪产能1500万头。牧原股份表示,今年一季度末的生猪产能在2800万头左右,今年年底产能预计在4000-5000万头左右,公司计划2020年实际出栏生猪1750-2000万头。
 
  后有追兵,新希望最具“野心”
 
  在温氏股份、牧原股份身后,还有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等“追兵”。此外,其他养猪大户如正大、中粮、宝迪等也分别有数百万头的养殖规模。
 
  正邦科技2019年生猪出栏规模排名第三,销售生猪578万头;2020年出栏量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出栏规模预计为900-1100万头。1-4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53.51万头。
 
  不过正邦科技正面临新希望的强劲挑战。新希望2019年共销售生猪354.99万头,同比增长39%。1-4月公司实现生猪销售113.4万头。
 
  作为养猪业的后起之秀,新希望也是最具野心的一个。根据发展规划,新希望的养猪业务在国内将力争出栏量前三,预计2020年出栏800万头,2021年出栏1500万头,2022年确保2500万头生猪出栏。
 
  为此,产能扩张依旧是新希望近年的发展主线。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自去年12月以来,新希望产能扩张步伐明显加速,已经公布了4次扩产能计划,涉及数十个项目,拟新增产能超过1500万头。
 
  新希望年报中也披露,截至2019年末已投入运营项目产能达1000万头,在建产能达650万头。更大野心还在于,新希望另有已完成土地签约或储备的项目产能超4350万头,“理论可达产能”已超过6000万头。
 
  对于接下来的猪肉价格走势,新希望董事长刘畅近日在接受媒体线上采访时表示,父母代存栏大幅下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产能的恢复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会把猪周期拉长,今年猪肉价格大概率仍然会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刘畅认为,目前生猪行业集中度还不高,未来主要参与者都是大型养殖公司,大家比拼成本能力、生产效率、全产业链的控制能力等,只有大企业才更有机会。
 
  卖房不如养猪?外行眼红纷纷“跨界”
 
  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中小散户加剧退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历史时期。伴随多家养猪大户的大举扩张,在猪肉的利润诱惑之下,不少原本不养猪的“外行”也看着眼红,竞相加入到养猪阵营,特别以房地产公司为典型。
 
  在今年疫情之下,房地产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多数房产公司销售数据很不乐观。于是包括万科、碧桂园、越秀等房地产巨头纷纷宣布“跨界”养猪,但目前看来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从万科此次招聘猪场总经理的工作内容发现,初步制定了25万出栏生猪的计划,这样的规模远不能和动辄千万头的养猪大户相比,更像是一种探索性质。
 
  从毛利率看,眼下养猪确实要超过卖房子。红星资本局对比几家龙头公司发现,房地产龙头万科2019年房地产和相关业务结算毛利率为27.2%,中国恒大毛利率为27.8%,融创中国毛利率为25.1%。
 
  而几个养猪大户牧原股份2019年生猪毛利率37.05%;多元化发展的新希望其他业务毛利率一般,但“猪产业”毛利率竟然高达38.53%;温氏股份2019年生猪毛利率较低,也达到了28.84%。
 
  或许,眼下养猪的利率太丰厚了,于是吸引了苦苦寻找增长点的房企竞相“跨界”。

龙大肉食
 
  但“猪周期”的巨大风险却不可忽视。猪肉历来存在典型的“猪周期”现象,价格大涨时暴赚,价格下跌时又巨亏。眼下养猪企业大举扩张、外行纷纷跨界入场,是否考虑到“猪周期”的影响?是否已经为可能的价格下跌做好了应对准备?
 
  龙大肉食放弃扩张冲动
 
  事实上由于规模化养猪门槛很高,风险也很大,已经有公司担心资金实力不足、投资规模过大,而放弃原先的投资计划。比如龙大肉食已经放弃了总投资逾百亿的生猪产业链项目。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