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王金锁入职河北唐山特驱。
十多年默默耕耘,他从一名普通投料工人成长为生产经理。
他的职业故事里,有奋斗,有坚持,浸润着辛勤的汗水,充满着朴素的智慧。
从投料工到制粒工,从中控员到班长,王金锁扎扎实实走过生产线的每个关键岗位。在生产一线的实践,让他对饲料生产的每道工序都摸得门儿清,也磨炼出了他做事认真、不怕吃苦的品格。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为他后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23年,由于工作表现优秀、管理能力突出,王金锁被提拔为唐山特驱的生产经理。这个新岗位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面对更大的挑战。王金锁清楚地认识到,作为生产经理,不仅要确保车间饲料生产平稳运行,还要做好能耗管控、人员培训等工作。他始终相信,只有把肩负的工作都做到最好,才能真正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控制生产成本方面,王金锁展现出了务实创新的管理智慧。他通过调整生产班次、优化排产计划,将谷电使用率大幅提升,仅此一项每月就节省不少电费。面对能耗问题,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改造:针对锅炉房到车间管道过长导致的热能损耗,他主导实施了冷凝水回收系统改造,加装水箱加热装置,并更换了新型保温管道。这些方案的实施,使得生产气耗大幅降低。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的管理就是把常识做到极致。王金锁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技改项目证明,企业的转型升级往往就蕴藏在这些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中。
在库存和设备管理上,王金锁同样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他推行精细化的五金库存管控,既确保生产所需,又减少物资积压浪费;推动老旧设备更新计划,通过以旧换新、技术改造等方式,使设备故障率大大下降。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生产线运转更加顺畅,还为公司节省了不菲的维修费用。
没有宏大的口号,而在于对每一个螺丝钉的珍视;不在于一时的投入,而在于对长期效益的坚守。王金锁用行动诠释了: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台设备都物尽其用,让公司的竞争力生长在平凡的日常管理点滴上。
在团队管理方面,王金锁深知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是生产质量的保障,特别重视员工技能培训,通过师带徒、轮岗学习等方式,培养出一支“一人多岗”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日常管理中,他坚持走动式管理,经常与团队成员交流,及时解决操作中的困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尤为可贵的是,他将安全生产视为头等大事,从每班早会的安全提醒,到劳保用品的规范穿戴,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在他的带领下,车间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
“专业更要专心,水平更要较真,权力更要担当”,这是特驱的人才观,也是王金锁的职业信条。知行合一中,王金锁在普通的岗位上创造了不普通的价值。
在团队建设方面,王金锁的常态化管理是:每日班前会明确任务,每周例会总结提升,每月团建活动增进感情。这些看似常规的安排,却让团队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默契配合,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又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活力。
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管理者,王金锁对特驱文化中的吃苦奋斗精神有着深刻理解。他常常与员工分享自己从普通工人到管理者的成长历程,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持目标、脚踏实地。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佳绩。
优秀的企业文化,从来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实践。王金锁用他的成长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那些最朴素的品质——坚持、奋斗、永不言弃,依然是成就事业最可靠的基石。
今年一月份,唐山遭遇寒冷天气,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几度。公司的生产设备突发险情——压力罐漏水、管道结冰,整个生产线面临瘫痪。危急时刻,王金锁带领机电团队连夜抢修。在刺骨的寒风中,他带头跳入冰冷的水中进行维修作业,一直奋战到深夜。正是这种身先士卒的担当精神,确保了工厂在次日顺利恢复生产。
工作之余,王金锁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在他看来,在行业、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唯有持续学习才能适应发展。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让他在特驱工作的十余年间,始终保持着专业竞争力。
在特驱集团创建20周年之际,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王金锁说:“认定目标就要坚持,上天总会眷顾努力的人。”
这句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发展的真谛——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需要像王金锁这样甘于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实干者。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特驱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担当,筑起了特驱的事业大厦,夯实着中国饲料工业的根基,也铸就了我们对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