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波澜起伏,养猪人如履薄冰。面临下行周期,保住“生存”底线,是谈“发展和超越”的前提。外部环境客观存在,只有刀刃向内,盯准降本增效方针,才能在风浪中平稳前行。
如何降本?在一线养猪人眼中,没有秘诀,有的只是比别人多做一点的细节。
江安德康农场主唐孝连上一批出栏的猪只因为成本较低受到集团表彰,他的专员林华说:“总的来说都是按照集团标准来做,区别可能就在于细节的落实程度。”
林华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提到,农场降本最关键的点就在于降低“料肉比”,再细分下来,主要的三个点分别是:关注日增重、猪群无疾病、严防生物安全。
林华指导农场主
多吃是好事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猪只每天的增重在740g左右,那么同一阶段,我们的猪就能比其他的重十几公斤。”林华说,在划定的料量表范围内,小猪的日采食量越能跟上来,饲料转化效益就会越高。
所以,在合理范围内,猪只“能吃是福”。那么增加采食量就是突破口。
为了让小猪的胃口好,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然后挨着推广给农场主。比如,小猪因为天气等原因食欲不佳时,他们会考虑添加适量柠檬酸,调节胃里的PH值;饲喂时也不是一成不变,会根据小猪近期采食情况调整料量,以调节进食欲望。
以上这些属于是辅助手段,而最基础也是很关键的是群猪的健康管理。
身体好,才能吃
猪群正常采食的前提是体况好,无大的疾病,更不允许出现腹泻等群体疾病。
“长时间减料长得慢,药物费用贵,成本怎么可能低。”
林华说这一块他们是不放心由农场主独立执行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因此免疫程序都是专员严格管控的。
林华一般会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间段亲自去配发药物,包括保健药品和疫苗,同时中途随时抽查养户的用药情况,定期盘点库存。“有两个优点,第一防止舍不得用药的情况,第二防止大量囤积浪费药物的情况。”
前者利于猪群建康,后者降低用药成本。
“还要再往前追溯,那就是猪得‘活着’。”
和生物安全部联动
“如果猪群感染疫病那一切白搭,防非是大前提。”
林华他们除了要求农场主装备好防非的硬件设备,也在“人员、物资”两大隐患上加强注意。
养户是不允许私自出场的,但未封场期间外出办事可以提前报备,回来时采样合格、洗澡消毒后再进场。很多养户家都栽种了不便浸泡的蔬菜,至于其他猪肉制品或者调料、生活用品一律是公司来配送的,尽可能减少与外界的不明物资接触。
同时,服务部会和生物安全部门交流防非落实执行情况,或者联合点检。“因为一个人、一个部门看问题肯定不如联合时全面。有些细节别人能帮助我们发现。”
“而且,我们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养户的态度。人多力量大。”
以上这些做法很多都是常识性的,然而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差异。很多事情并非是因为小就可以忽略,恰恰相反,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
正如林华所说:“乍一下问我还真的不知道怎么说,自信仔细想想,降本增效真没有秘诀,都在于细节。”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