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寒潮从西伯利亚的向南席卷,北方地区再次遭遇暴雪极端天气,其他区域也不同程度地降温,养猪人迎来了多重意义上的“寒冬”。
低温环境是喜冷怕热的非瘟病毒的“温床”,气温骤降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和传播条件。昼夜温差大、消毒水效果显著下降、积雪等都增加了非瘟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德康防非战士展现出了高度的使命感和执行力,拉响生物安全与疾病防控的警报,战低温,抗严寒,迎难而上,见招拆招,为打赢冬季防非攻坚战做好准备。
大雪压境,防非战士一步不退
内蒙古首当其冲拦截了入境的寒潮,科右德康多个猪场内积雪厚重,每天天一亮,猪场就会派人扫雪,减少积雪下掩埋病毒的隐患。
扫雪用的机器不轻,风从里面呼啦啦地吹出来,后坐力也不小。提着这么走一圈,人在冰天雪地里也会出一层汗,汗珠又立刻被低温冻在额头上,手脚也冻得没有知觉。但是负责一线生物安全的德康战士说:“冬天都是这样,我们习惯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工作内容,是我们的责任,谈不上辛苦不辛苦。”
在当地的天气条件下,常规消毒水的作用大打折扣,只能采用其他方法。于是将积雪清扫干净后,他们就提着火焰枪对地面进行高温消毒。
更早之前,整个北方片区就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准备,用洒水车对猪场周围的道路进行了地毯式的消毒净化,同时扩大范围检测环境阳性率,及时调整防控级别。只要阻断病毒的接触途径,非瘟就能被隔绝在外。
面对极端天气,德康防非人一步不退,将“守住猪场”作为命令。
天气无常,防非人的细节一点不松
而在北方片区千里之外的云南,同样为了应对冬季带来的挑战严阵以待。
“云南这边的冬天气温起伏大、天气变化多。下雨经常是绵绵细雨,天气非常潮湿,给病毒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条件;气温在两天之内可以相差10℃以上。”云南生物安全负责人介绍道。
天气冷下来的时候,水管容易结冰,于是他们使用活接水管,不洗车的时候把管子拆开,放掉里面的水防止结冰。
夜间气温更低,消毒液打到车上会冻住,为了将水温控制在50-60℃之间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就需要检测水温,使用前都会先模拟高压冷热水机打到车厢上的水温。
南方鼠患也是一个问题。“老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冬眠。秋冬季节,这里的粮食都归仓了,老鼠往室内跑的情况会增加。”因此云南在灭鼠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成立了专门的灭鼠小组,定期投喂鼠药,防止它们携带病毒入内。
相比于北方,云南防非工作更多的精力花在“绣花活”上,越小的细节,越考验责任心。
DEKON GROUP
冬季的确给各地的防非工作都带来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挑战。面对外界的困难,“不难不做”的德康人将视角转向自己,强内功,练团队,迎难而上,直面严寒和风雪。
生物安全容不得一点马虎,只有一丝不苟地落实标准,寸步不让,才能拉起坚固的“防风墙”,度过冬天,迎来春天。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