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季,巴中一生猪养殖场遭遇灭顶之灾,洪水过后,场内2300多头猪,大部分被淹死或冲走,仅幸存107头,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2015年夏季,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一座山脚下的养猪场被洪水淹没,1.6万头猪被淹死,损失惨重。
2020年夏季,由于连日的暴雨,湖北省阳新县当地一家大型养殖场被洪水淹没,上万头生猪被冲出猪舍淹死。
……
每逢雨季,我国南方地区都有猪场因为洪灾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近两年,因为非洲猪瘟盛行,各猪场防灾减灾、防控非瘟面临不小挑战。
物理+法术伤害 防灾防疫难度大
我国南方河流密布、水网纵横、降水丰沛,每到夏季,降雨频率和强度都大大增加,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而现如今因为非洲猪瘟盛行,为尽可能减少与外界接触,猪场大多布局在人迹罕至的山区,地势起伏大,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或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极易冲击、淹没猪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同时,由于雨季到来,雨水和泥浆增多,会对猪场外围的消毒剂进行冲刷,降低消毒剂使用效果,削弱外部生物安全防控效果。雨水增多冲刷地表泥土,会使过去深埋地下的病死猪暴露,残留的非洲猪瘟病毒随着蚊蝇及野生动物的活动、泥浆流动、人员活动、车辆运输等方式快速扩散至复养中的猪场,同时这些媒介活动也会使污染面迅速扩大,最终促进非瘟病毒传播。
而雨季也会让猪场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饲料容易发霉变质、猪群出现热应激等健康问题,从而使猪只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恶性传染病。
更为重要的是,非洲猪瘟病毒在水中耐受度更高,感染能力强,通过水传播速率比人员、机械传播高5000-10000倍,极易通过雨水传播。
所以,在雨季,非洲猪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随着雨水传播风险大,稍有松懈即可能导致疫情发生和流行。
因此,在洪涝、泥石流等“物理”伤害+非洲猪瘟“法术”伤害的双重挑战下,雨季防灾防疫难度可想而知。
不难不做 德康全员筑起防非墙
形势虽然严峻,但不难不做的德康人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上下一心、未雨绸缪,早在雨季到来之前就已全面实行封场,举全集团之力共度时艰。
不仅如此,生猪事业部,种场、农场、饲料、生物安全各线路早已行动起来,为迎“大考”、战“非瘟”不懈努力着。
作为集团生猪板块的领头部门,生猪事业部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按照集团要求,下到各片区,划片包干、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德康人守住集团生命线的决心和毅力。
种场线路则是严格按照集团“四不准”要求,尽全力把雨季自营猪场管理七项注意事项落到实处:1、做好场内、场外隔离带建立;2、疏通猪场周围所有水沟,防止雨水倒流;3、做好大环境消毒,保证场内环境安全;4、合理安排场内生产工作,做好雨天静默管理;5、做好人、车、物单项流动的分区管理,做好场内各种工具、人员、药物的小分区管理,确保生产有序不交叉;6、做好猪场现场跟踪,培训员工发现异常猪只的方法,做好巡栏工作,做到勤观察、早发现、立即汇报、立即处理;7、做好场内设备用电、用水管理,对于极端天气做好应急措施。,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最近这段时间,在农场线路,农场管理中心、服务部以及农场主都进入了“备战”时期。生产管理专员们早已提前带领农场主做好防汛、防非工作,疏通排水渠道、加固猪舍顶棚和员工宿舍,以保障日常正常生产,尽可能减少汛期给养户造成的影响。农场管理中心以及各片区、各分公司服务部相关人员则增加点检频率,确保防汛、防非措施有序开展,尽量减少雨季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集团农场管理中心还要求下属农场要及时疏通水沟,禁止场内积水流不出去;要设置堡坎、导水沟,禁止场外雨水倒灌到场内;要加强场内场外消毒频次、范围,每次雨后补充烧碱消毒一次;减少雨天拉猪、拉饲料等车辆靠近猪场;禁止不必要的进圈,减少接触猪只;禁止场内人员到环保区。
“雨季来临,我们严格按照集团《饲料厂生物安全防控手册》第六版落实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坚决打赢雨季防非攻坚战。”合川饲料厂厂长肖尧、习水饲料厂厂长许绍生等告诉头条君,除了严格落实6S管理以外,他们还疏通了厂区内的沟渠,增加了采样、洗消、培训的频次,尽全力将病毒阻挡在厂区外,确保雨季饲料生产安全。
“雨季最主要的是确保水源安全,近期我们在严格督查余氯,测定净水池和终端饮水嘴余氯,超滤设备是否正常使用。“据悉,生物安全线路将常态化非瘟防控落实到细节,在水、环境、人员、物资、饲料、食材、猪群、车辆及其他方面均出台了严格的关键防控措施,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片区总经理、片区技术总监、分公司总经理、各片区生物安全线路、场长、服务部经理等人员头上,确保生物安全措施落地落实见效。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