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正是秋风送爽的时节。云南却是连日降雨,今天可谓是难得碰上的一个大晴天。
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客户是施甸县文苑种猪场的老板王在育,从2009年开始建设猪场至今,她经营猪场已经10年有余,猪场日常维持400头母猪左右的规模。
“在保山,养猪的没有不知道文苑种猪场的。它现在养猪未必是最多的,但赚的钱肯定是最多的。”旁人介绍王老板的猪场时,都是如此称赞。
但王老板很谦虚,对于这种说法只是一笑置之,不做评论。
政府管控有力,为养猪保驾护航
“主要是政府防控有力,非瘟传播得到了有效地遏制,所以大家现在才能有猪、有钱赚。其实07年蓝耳病在这边爆发时,这种强有力的快速反应机制就发挥过很大的作用。”
“非瘟多厉害呀!”王老板说到非瘟时也是心有余悸。“一般的猪病,就算控制得比较差,也就死个十几头、二十头。非瘟来了那就是一片一片地死。往往是从怀孕母猪开始,大猪、小猪一起发病,这种,大多都是非瘟。”
“而且呢,越打针,死得越快。”王老板最后补充道。
“现在最让我担心的,还是生猪的偷运、私宰、偷卖,那些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非瘟传播的温床。所以我认为政府在道路设卡,要凭证运输,这些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王老板如此肯定道。
推广二元母猪,引领本地种猪改良的先驱者
云南省的养猪市场非常广大。单单是本地这么一个小乡镇,人口一万六千多,农业人口占了三千七百多户,但是一年能产肥猪十二万头。这里的肥猪甚至从云南供货到广州、中山、汕头、惠州等等。
“我们猪场原本就是搞品种改良的,引进了杜洛克,专门搞人工授精。当时是慢慢改良,用本地土猪跟大约克,然后再跟长白杂交,留种……”王老板追忆道。在现场,我们也不时看到有人来采买猪精。
“大约是2000年左右,我和丈夫大力推广二元母猪。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种白猪带有一股腥味,没有老品种的香,而且二元母猪还是比较贵的,那时候要1200元一头。”
“原来这里,别人来买猪,白猪还未必竞争得过土猪。我们猪场应该是本地第一个做到完全白猪化的。当时推广二元母猪时,我就跟他们说,卖不出去的,就都卖到我这。”此刻,王老板说得云淡风轻,但作为局外人听来却难免惊心动魄。
“也是我的幸运,恰好那时候01年到02年,遇上猪价上涨,许多外地人到我们云南来收猪,尤其是广东的很多,都要的白猪。正好我曾经许诺说卖不掉都卖给我,所以这里白猪的资源我都有第一手信息,几乎收猪的都会先来找我。我就这样做起了中间的桥梁,一直做到了09年。后来大家就都养白猪了,这其实也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把猪养好,是为国家做了贡献
“相比起国外的种猪选育水平,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好的种猪还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而国外给我们的,其实往往都是差一点的品种。其实不止养猪,在国内农业的很多其他地方也有这种情况,好几十年的差距不是这么容易赶上的,我们在育种这一块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王老板担忧地说道。
很多国人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也就比美国差一点点,更别提其他国家了。但是事实就是,很多技术,我们其实仍在依赖国外进口。
“很多人觉得我们粮食已经过剩了,其实真的不过剩。现在拿了这么多好田好地,拿去建房地产。现在新冠一来,中美关系又紧张,大米、玉米、大豆的进口受到影响,问题就出来了。”
“假如新冠继续得不到控制,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坏下去,战争是有可能真的出现的。到时候粮食问题会第一个受到考验。那时候,一个国家连吃的都没有,有再多房子又有什么用呢?我认为国家明年一定会大力整治非法占用耕地的问题。”
“有关粮食安全方面,我认为猪、鸡、鸭、牛、羊里面,猪其实是最容易操作的,所以也是最应该牢牢抓住的。我们现在好好养猪,就是在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如今很多人进入养猪,是看中了现在的高猪价,因此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猪价下跌,显得进退失据。而王老板则认为,养猪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业,现在要做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规模,以应对猪价下跌带来的冲击,好好养好猪。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拓宽自己的产业链,做深加工,靠其他环节来挣钱,或者进一步扩大规模,摊低平均成本。千万不要盲目依赖银行贷款。
“我现在养猪追求封闭化养殖,饲喂都用专人。未来准备做楼房式养猪,空气、温湿度、粪污都好处理,到时候猪群转移直接用电梯,方便全进全出,更好管理。很多人养猪都有点自己的经验,但还是要将它系统化、理论化。”

穆汝兵营长(左)与王在育老板(右)
对于播恩的产品,王老板也是非常认可,特别是播恩的教槽料和保育料。颇有渊源的是,同行的播恩保山营营长穆汝兵,当初正是王老板推荐到播恩来的。
关于这一点,王老板说道:“我让他挑选大品牌、口碑好的公司,不然产品质量不稳定,天天忙着处理客户投诉,不是白忙乎吗?而播恩产品的质量一贯的保持着优质、稳定。”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为王老板这样一位对本地养猪业、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养殖从业者而感到由衷钦佩,也希望在未来,王老板的生意能继续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