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国家出大招!生猪补贴、冻肉收储、产能调控,猪价能否从此摆脱大起大落?

新牧网 2022-03-08

阅读()

踏入3月,本该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但养猪业似乎离春天还很遥远。根据新牧猪价指数,目前全国猪价仅6.24元/斤,猪价指数77.72,进入2022年以来猪价始终远低于成本线。

踏入3月,本该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但养猪业似乎离春天还很遥远。根据新牧猪价指数,目前全国猪价仅6.24元/斤,猪价指数77.72,进入2022年以来猪价始终远低于成本线。

 

面对这样的低迷行情,养猪人一方面在积极自救,从巨头到小散户都在狠抓降本增效,奈何受国际局势和整体物价的影响,饲料原料成本近年也是一路飞涨,养猪人毕竟不是神仙,成本能做到7.5元/斤已经是优秀,顶尖水平才能控制在7元/斤。猪价如果不涨,神仙来养猪也只能继续亏。

 

此时养猪人也不由得期望能有一个救星出现,我们常说,市场经济是由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决定。当无形的手将养猪业推到现在这个地步,有形的手能不能来拉一把呢?

 

国家出大招!生猪补贴、冻肉收储、产能调控,猪价能否从此摆脱大起大落?

 

政府的调控对于养猪人来说也一点不陌生。在19-20年的复产大潮中,各级政府的鼓励政策也起到了明显的助力。如今,保证老百姓吃上猪肉的目标已经完全实现,政府也自然不用像之前那么高度关注养猪业。但是这也不代表政府就此撒手不管。在上个月刚出炉的2022中央一号文件里,就明确指出,“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可见,像过去一年这样猪价的大起大落,肯定不是政府希望见到的。而更重要的是,政府绝不希望见到生猪的产能也跟着猪价再来大起大落一次。因此,近期各级政府又开始了对生猪业调控的频频出手。

 

第一招就是业界最熟悉的收储了。

 

国家发改委2月28日发文称,将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积极收储。据初步统计汇总,目前北京、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宁夏等地已启动收储,其余地方也将于近期启动。2月28日,华储网发布消息称,将组织4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分别于2022年3月3日和3月4日进行。

 

国家出大招!生猪补贴、冻肉收储、产能调控,猪价能否从此摆脱大起大落?

 

一直以来收储都被认为总量和行业体量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更多的是心理预期上的作用,毕竟这会给养猪人一个信号,国家也觉得猪价低了。事实上,收储公布之后,猪价倒是变化不大,但养猪股的股价倒是立马涨停。

 

第二招同样熟悉,那就是补贴。

 

养猪业一直不乏各种各样的补贴。但通常而言,政府的补贴是在缺猪,也就是猪价飞涨的时候出台。然而业界一直对猪价高的时候补贴的效果颇有微词,毕竟跟高价时的利润相比,补贴这点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业界一直呼吁补贴应该在猪价低的时候实行,这样才有助于保障产能的平稳着陆。

 

国家出大招!生猪补贴、冻肉收储、产能调控,猪价能否从此摆脱大起大落?

 

事实上,多位养猪业的两会代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全国两会就带来了《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这一提案就解决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消除减少猪周期对行业和对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一条具体建议就是加大对养殖企业逆周期金融支持,引导评级机构合理客观评判,完善金融风险对冲工具。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也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补偿机制等手段,促进建立产销区长效衔接机制,保证生猪产能稳定。

 

近日,湖北就启动2021年规模猪场贷款贴息申报工作,对年出栏500头(含)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户),在202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间按每头猪500-1000元办理的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半年贴息,贴息比例为2%。

 

第三招就是一个全新的措施了。

 

关注政策的读者想必都注意到了,近日全国多个省区纷纷公布了本省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名单。(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肆意扩产时代终结?河南、四川、广东等省相继宣布,对3000头以上规模猪场挂牌调控》)  这个名单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国家出大招!生猪补贴、冻肉收储、产能调控,猪价能否从此摆脱大起大落?

 

实际上这些就是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具体落地。也正是在这个方案里,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

 

以广东为例,这次确定2022年广东省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75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93个。

 

而遴选的标准分别是,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设计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且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动物防疫等手续完备。

 

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出栏5000-9999头或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以及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生猪)、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生猪)、省级以上生猪核心育种场(简称“三场”),且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动物防疫等手续完备。

 

大致来看,国家级基地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万头猪场以及国家核心场。而省级基地则是规模和标准都降低一档。

 

而另一生猪大省四川的名单标准也基本一致。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共393家,四川省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共2500家。其中国家级基地标准和广东完全一致。省级基地的标准则放宽到了年出栏3000头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四川省级基地比广东多很多的原因。

 

与四川刚好相反,江苏则将省级基地的标准上升到了8000头以上。这也导致江苏的名单最终是有175家国家级基地,省级基地只有56家。

 

各省预计都会在近期公布全部的调控基地名单。这一举措一个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行业将第一次从官方了解到真正的规模猪场的数据。此前官方一直公布的规模猪场数,标准仅仅是年出栏500头。显然这已经完全不符合行业对规模场的认知,通常规模猪场的一条生产线出栏都不止500头。以后国家级基地的名单就等价于每个省万头猪场和国家核心种猪场的名单。

 

毫无疑问,调控基地名单里的这些猪场,就是现在中国养猪业真正的中流砥柱了。而这个新的调控机制,也将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政府显然对于调控基地是寄予厚望的,相比于一直被诟病一窝蜂上又一窝蜂撤的散养户,这些规模猪场肯定对于养猪的规划要更为长远。

 

而政府目前规定的这些调控基地的职责主要是:挂牌猪场每月要及时准确报送存栏、出栏等生猪生产信息,并按照要求配合开展产能调控工作,同时依法优先享受相关生猪生产支持政策。

 

我们可以将这个职责理解为三个层面。首先政府希望通过这些基地准确的判断出当前生猪产能的真实情况,究竟猪多了还是少了。然后政府将通过和基地的沟通,更加直接的调控生猪的产能。最后,当行业整体面临困难的时候,政府肯定要优先支持基地,保证养猪业的稳定。

 

这样一个机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美好的,我们也期待它接下来的运行,能真正改变养猪业。不过笔者也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个机制可能遇到的一些挑战。

 

最大的挑战就是调控基地能不能真正的协调一致。之前养猪业一直以高度分散著称,近年来随着不断洗牌,大企业的份额越来越高。去年上市猪企的出栏总量已经占比超10%。然而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养鸡业的现状,养鸡业的集中程度远超养猪业,理论上几大巨头确实拥有定价权了。但养鸡业也从来没摆脱价格大起大落的困扰。近两年更是持续亏损。养鸡业内历史上曾经多次发起过共同减产的呼吁,甚至还有正式开会一起签字同意。但最终没有人愿意做那个先退出的人,都在等着吃掉别人的市场份额。事实上目前养猪业也在经历类似的困境。在遭受巨亏的情况下,巨头仍然在血拼资金,都在等着对方先倒下。

 

那么由政府来作为中间人,统一协调所有调控基地的产能,能否改变这个博弈上的死局呢?笔者认为在实操上也会有很多限制。现在除了在环保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政府也不提倡过多的命令式的干预企业运作。所有调控基地毕竟还是各自独立的经营实体,不可能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同时即便在政府层面,要做到全国一盘棋也不容易。就光从各省对省级调控基地标准不一就可见一斑。而猪价又是一个全国迅速相互传导的指标。很可能广东下决心减量了,广西又开始不断增量,这就失去了调控的真正意义。

 

虽然有形的手要一下子将养猪业带回正轨也绝非易事,但至少新机制和新方法的出现,可以让养猪人看到一丝曙光。期待着行业彻底摆脱大起大落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