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2021年国外引种量还会处于较高水平,大型企业带动国内育种工作

猪兜 2021-01-19

阅读()

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2021年大规模引种将继续,是否会跟非瘟常态化一样,也成为一种引种常态化?引种数量之多,质量何以保证?中国的育种工作是否会停滞?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

非洲猪瘟让中国养猪业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头部猪企更是力挽狂澜,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引种数量都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2020年中国从国外引进种猪超过2.2万头,创近10年来历史新高,也是继2019年引种1018头的极底值之后的一次大反转。对此,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2021年大规模引种将继续,是否会跟非瘟常态化一样,也成为一种引种常态化?引种数量之多,质量何以保证?中国的育种工作是否会停滞?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

 

大规模国外引种不会成为常态化

 

大规模国外引种成为常态化的说法不成立。在分析2020年的中国大规模国外引种的原因时,王立贤指出,首先是由于非洲猪瘟导致了种猪的供应量减少,大型养猪企业在2020年的利好行情中疯狂扩张,对种猪产生了很大需求。其次,受非瘟影响较小的企业在本次行情中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储备了充足的资金来更新猪群,而非瘟疫情之下,国内引种受到限制,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了国外种猪。

 

另外,2020-2021年处于非瘟后的特殊时期,企业扩张加剧,国内缺乏高质量种猪,而国外引进部分种猪主要还是作为育种的素材,毕竟中国拥有3000万头母猪,整个国家的种猪供应还是要依靠国内企业的自主培育,虽然国外种猪性能和健康状态较好,但是引种到国内后不一定适应中国市场,因此,对国外种猪进行遗传改良更具有国内市场的针对性。

 

对于2021年的引种量,王立贤预测,2021年国外引种量还会处于较高水平,因为2020年一些企业的订单还没有执行完,猪企的扩张仍在继续,种猪供应还是处于紧张状态,2021年还将是引种量较大的一年。

 

规模引种有标准,质量不必过多担忧

 

国外的优质种猪数量是否能满足如此大规模的引种,是否能真正保证种猪的质量,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疑问?王立贤就此作出了解释:国家对国外引种有质量要求,对于10-30Kg的引种猪来说,按照父母亲本的育种值来计算引种猪的选择指数,公猪选择指数要求在120以上,母猪选择指数要求在105以上,选择指数低于标准,进口是不能通过审批的。但是实际操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引种数量少时,可以优中选优,当一次性大规模引种时,供选的优质种猪就会减少,但是一般我们对低于群体平均数的种猪是不选择引进的。

 

育种工作需要大型企业的带动

 

非洲猪瘟让引种数量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却给我们正常的育种工作造成了影响,有声音质疑中国的育种工作因非瘟而就此停滞,对此,王立贤表示,非洲猪瘟对我国的育种工作造成了一些干扰,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一些种猪场采取了静默,阶段性停止了配种和测定的操作,但是很多场的育种工作还在延续,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停滞。

 

2020年的猪市利好行情,给养猪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头部猪企进行了资金的积累和技术的沉淀,同时对于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开始意识到了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很多头部猪企成立了育种子公司。王立贤表示,头部企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未来中国的遗传改良工作还要依靠大型企业的带动而逐步推进。

 

大型猪企的资金储备给高投入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育种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对于育种工作的未来,王立贤表示充满信心,育种工作也会跟随市场变化而发生改变,体现出更多的经济价值,从原来选择生长速度、背膘厚、产仔数等性状,转变为重视饲料利用效率、肉的颜色和系水力等。未来企业也将更倾向于市场化导向的育种,让商品猪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从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未来育种方向的变化。

 

对于不同猪企的育种方向,王立贤老师也给出了建议:不同企业所面对的猪群生产水平和市场不同,选育重点也有一定差别,企业可以根据猪群的现状找出影响经济效益最大、改良潜力较大的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并突出市场化导向趋势,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育种工作的价值。但是育种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好长期规划,时间越长体现的价值将会越大。

 

摆脱国外种猪“卡脖子”,打造本土化“猪芯片”

 

非瘟不仅给猪企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更给育种方向带来了启发,抗病力育种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据王立贤介绍,目前国内外都在做抗病力的育种工作,一方面是抗某一种病的育种,但是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疫病恢复力选择的育种,使猪在感染疫病后恢复较快,并且生产受到的影响较小。我们利用现在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将具有临床症状较轻、生产受影响较小的猪选出来,根据基因芯片、测序等基因组学技术,找到具有抗病力性状差异的基因组区域,进行基因组的选择。国外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研究,未来中国也可以在这方面深入研究,因为中国地方品种的猪群就表现出了很好的抗病力,可以作为很好的研究材料。

 

中国地方品种猪不仅在免疫抗病力上具有优势,同时也是小众市场的优质肉。未来的市场,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杜长大的高效商品猪来满足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本土品种合成新品种或者杂交利用来满足质的需求,使未来优质肉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未来中国种猪育种将会分两步走,一方面把引进的品种不断的国产化、选育好,另一方面,生产一些优质肉的专用品种,在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地方资源。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