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豆粕期价整体延续上周强势,连续4周上涨。但上涨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外盘的提振,并非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近期外盘美豆期价振荡偏强,对国内豆类市场形成明显提振。
11月走入中旬,在国内猪粮市场,近期,生猪市场延续高频震荡的走势,受养殖端出栏心态的变动,猪价忽涨忽跌,但是,在猪价调整过程中,猪肉消费的参与度偏弱,这也反映出消费市场处于“旺季不旺”的周期。
立冬节气到来,国内消费市场并未“闻令而动”,消费表现依然惨不忍睹,从国内南北主流消费城市了解,北京以及上海市场,白条猪供应有所增加,市场成交表现较差,贸易商接货积极性不高,部分市场呈现一定“烂市”的表现,从国内屠企开工率来看,样本屠企开工率徘徊在28.86%,环比前一日仍有窄幅下降的表现,可见,阶段性猪肉消费掣肘压力凸显!
14万人的共同努力,使牧原在客户价值、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为社会供应了500万吨高品质生猪,满足了超过1亿人的高品质猪肉需求。同时,我们的清洁生产持续为环境改良作出贡献,种养循环助农增收14亿元,产业带动就业30万人。
从近6年我国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通过对2023/2024年度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小麦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仍是我国玉米价格的“锚”,决定着玉米价格的总体水平。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三季度,生猪价格在短暂回归成本线以上不足两个月后,猪价从9月中旬开始再次调头向下。整体来看,受猪价低迷、供求格局影响,年内猪周期持续磨底,全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本周国内豆粕期价整体延续上周强势,连续4周上涨。但上涨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外盘的提振,并非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近期外盘美豆期价振荡偏强,对国内豆类市场形成明显提振。
国庆节后伴随主产区丰产预期逐步兑现,且基层售粮意向偏强,阶段性供应宽松影响下,全国玉米价格持续下跌。进入11月,产区气温下降并有降雪天气,基层上量节奏放缓,下游小批量补库,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玉米价格触底反弹。
非瘟过后,生猪复产迅速,2021年随着产能释放,生猪出栏量增幅明显,叠加宰后均重同比增加,共同导致猪肉供应充足,从而带动猪肉分割品价格低位震荡。另外需求提振不足、供应充足背景下,年内分割品消费淡旺季或被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