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是养殖业格局确定的关键时期。
大场扩张脚步放缓,中小型猪场纷纷入局。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行业内部正在经历从规模竞争向管理和技术优化的转变,谁能够更好地掌握成本管理,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1、2024年,养殖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在2024年之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市场行情、分析数据指标、预测后期价格,但是发现这些内容对大家实际经营的作用不是很大。
那2024年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回归生产本身,做好生产管理
第二:提高决策水平,做好计划管理
第三:合理使用资源,做好节降管理
第四:关注疫病风险,做好防管管理
第五:及时应对市场,做好销管管理
第六:增强自身能力,做好赋能管理
2、饲料成本管控是管理红利时代关键
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去到重庆的一个种猪场做指导。这个种猪场有1500头母猪,月产断奶仔猪2800头左右。
我到现场之后,发现这个场非常注重成本管理,料比已经降到了2.4。
而我在重庆另外一个地方的一个种猪场,料比却高达3.1。这两个场距离不到100公里,饲养管理水平相差无几,但料比竟然相差0.7。
这两个场的差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之后的交流会中,专门强调了料比管理的重要性。
料比管理的本质在于成本管理
很多养猪人对料比的概念还停留在“用料除以出肉”,“料比越低越好”上。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粗放的概念。
因为同样的料比,不同品种猪的出栏体重是不一样的,我们最终应该追求的是“单位出肉量的用料”。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可笑的养殖场。这个场的老板是做食品行业的,他有一个朋友在做养殖,于是他就投了一些钱给朋友做养殖场,结果这个老板完全不懂养殖,以为跟做食品一样,主要考虑的就是料比。
这个朋友也不懂,两个人都以为料比低就是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没有赚到钱。
因为这个朋友场里的猪,全都是用的外购商品猪苗,虽然料比控制的比较低,但是猪的生长速度比较慢。到最后养成猪的成本反而比其他场还高。
所以说,我们在做成本管理的时候,不能只看料比这一个指标,还要考虑猪的品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多个因素。
否则的话就会出现本末倒置。
当然,控制料比只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成本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环保成本管理、设备折旧成本管理、人工成本管理等等。
除了料比之外,影响成本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环保成本,这两年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很多猪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环保改造。
我在四川就见过一个猪场,为了达到环保要求,花费了2000多万元建设沼气池和污水管网。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是后期运营稳定之后,环保成本还是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再比如设备折旧成本。设备更新越快,折旧成本也就越高。所以有些猪场为了降低成本,一直不愿意买新设备。
这样虽然短期看来没有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必然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动物不舒适就会影响生产性能,进而影响成本。
3、管理能力决定养殖企业未来竞争力
现在行业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以前我们只需要关注怎么把猪养好就行了,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现在竞争太激烈了。
以前我们随便进一批二元母猪回来就能赚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二元母猪的价格基本已经到底了,你再花钱进去买回来可能就亏钱了。
所以现在要想赚钱还是要从管理上下功夫。
现在很多集团公司都在做代养业务。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一家集团公司做代养业务的负责人,这个场一共有16000头猪。
这个场的管理人员只有15个人,其中还包括两个研究生。这15个人每年要替集团管理16000头猪。
而且这个场的料比只有2.37,疾病控制的也比较稳定。
这就是管理能力带来的优势。
未来三年是养殖业格局确定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殖业由规模扩张向精细管理过渡的关键时期。
谁能在这个阶段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谁就能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