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旺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玉米市场又一个重磅消息,行情会迎来转机吗?

新农观 2025-01-12

阅读()

1月11日,中储粮集团发布通知,及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将进一步增加2024年产国产玉米的收储规模。这无疑就像是给玉米市场打了一针强心针,所以玉米就继续涨声涛涛了。

平地一声雷。

 

就在玉米市场刚有起色,大家正要兴奋的时候,结果又来了一记重磅炸弹,直接又让玉米市场沸腾了。

 

玉米市场又一个重磅消息,行情会迎来转机吗?

 

什么重磅炸弹呢?

 

1月11日,中储粮集团发布通知,及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将进一步增加2024年产国产玉米的收储规模。

 

这无疑就像是给玉米市场打了一针强心针,所以玉米就继续涨声涛涛了。

 

山东华北更是一天数次提价,东北也开始跟涨,整个玉米市场仿佛换了新天地。

 

但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理性来看待,这里面涉及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一,突然宣布增加收购量级,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不卖关子,先上答案,这时候宣布增加增储量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稳住玉米。

 

我们之前分析过,临近春节,也是玉米最脆弱的时候。

 

这个脆弱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需求备库接近尾声。

 

大家都知道,临近过年下游用粮企业要提前储备一定量的玉米,也就是备库,而今年春节在1月底,所以这个备库的动作从去年就开始了。

 

确切地说,用粮企业也改变了以往的套路,即开始分散备库的策略,即在玉米价格下跌时分散买入。

 

这一点从玉米的下海量就可以看出来。

 

11月份的时候,北方四港口玉米的下海量级单周就能达到近百万吨的级别,而进入12月份以后,开始逐渐缩量,跌幅近半。

 

与此同时,南方港口的库存却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什么?

 

说明南方销区企业已逐渐完成了玉米的阶段性备库,所以收购需求在下降。

 

而到了2025年1月以后,就更不着急了,换句话说,就是观望而动,便宜就收点。

 

而临近过年,也是生猪年前集中出栏的时候,所以这时候饲用需求也在下降,所以总体玉米是处于一个需求全面回落的时期。

 

二是市场情绪脆弱。

 

别看年前这时间不短,但是却恰恰是玉米市场情绪最脆弱的时候。

 

为什么?

 

因为一方面,部分持粮主体有年前变现的需求,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玉米行情一直偏弱,并且价格一度跌至成本底部,大家对后续市场没什么信心,所以挺价情绪并不浓。

 

另一方面,潮粮偏多,久留不宜。

 

所以年前的市场情绪更倾向于看跌玉米。

 

供需也弱,情绪也弱,玉米自然也就偏弱。

 

而这时候,就需要政策面的发力了。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通知,提及做好元旦及春节的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保供稳价这4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这两年的市场里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是不管多少次,这仍是政策端最大的目的。

 

所以这时候,稳定玉米市场就成了重要事项。

 

消息面先释放信号,然后再陆续落地,而以玉米市场的规律,只要消息面信号一释放,那么市场就会马上有反应了。

 

第二,对当前玉米市场有什么影响?

 

这毫无疑问,随着这一记重磅炸弹的袭来,玉米市场马上就有反应了,市场再次沸腾了。

 

那么有一个问题,这种上涨能持续多久?

 

不好说,因为这要看市场情绪能支撑多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年前玉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上涨也不会大涨,下跌也不会大跌。

 

一方面是因为马上过年,留给玉米的时间不多了;另一方面,政策的目的就是保供稳价,稳定市场是第一位的。

 

第三,那么,对年后玉米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6个字:不必过于悲观。

 

一是年后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给玉米保驾护航。

 

不一定能提振玉米,但是筑底托底支撑是明显的。

 

二是养殖业稳定,刚需支撑有基础。

 

虽然说生猪市场经过去化以后产能确实降了不少,但从去年情况来看,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比如,截至去年11月份,全国生猪产能为4080万头,同比下降了1.9%,但是环比略增,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4.6%,处于绿色区间。

 

而这时猪价虽有波动,但总体大稳小动,养殖户有利润,基本是一个稳定的趋势。

 

而自从去年6月份以来,生猪产能一直稳定在4000万头出头的状态,所以基本可以推断,2025年生猪养殖业将趋于稳定。

 

再加上玉米性价比优势,饲料需求回归,所以对玉米的刚性支撑较强。

 

三是预计2025年进口玉米数量将全面下滑。

 

进口玉米一直像洪水猛兽一样威胁着国内市场,但随着国内玉米市场承压下行以后,进口玉米的量级也在断崖下降。

 

根据相关预计,2025年进口玉米量级将大幅减少,这也相当于变相给国内玉米让路。

 

四是经济缓慢回暖,需求缓慢增加。

 

虽然在经济大背景下,供强需弱仍是大格局,但是也要看到,经济要缓慢回暖,下游需求也要缓慢增加。

 

所以对玉米来说,虽然供应压力仍存,但在诸多支撑下,不必过于悲观。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