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成本线逻辑的失灵,今年玉米的涨跌逻辑是什么?

新农观 2023-11-02

阅读()

在今年玉米收获之前,玉米价格一度被炒到了近1.6元/斤,市场的看涨之情不断。但是随着玉米开始收获,行情却一落千丈,直接跌到了谷底。

在今年玉米收获之前,玉米价格一度被炒到了近1.6元/斤,市场的看涨之情不断。但是随着玉米开始收获,行情却一落千丈,直接跌到了谷底。

 

东北潮粮跌破了0.9元/斤,华北山东的报价最低也跌破了1.3元/斤,至此,玉米的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一方面当然是价格的下跌出乎市场预料,把市场一下子给跌懵了;另一方面则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前两年支撑玉米的成本线逻辑在今年仿佛失灵了。

 

玉米

 

我们看前两年,玉米的主要支撑有几个:

 

一个就是需求缺口。

 

在经历了几年的去库存后,玉米库存基本是见底状态了,而这时赶上了生猪产能骤降后的急增,以及疫情及俄乌冲突引发了国际粮食市场剧变,于是玉米的需求论一直是助推着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第一动力。

 

第二个就是小麦价格。

 

随着生猪产能迅速恢复,饲料需求快速增长,玉米价格高企,于是小麦开始吸引饲料企业的注意力。

 

在这两年,小麦与玉米一直是互为顶底,既彼此拖拽,又彼此支撑,成为了玉米行情的一个中流砥柱。

 

第三个支撑就是玉米的种植成本。

 

尤其是近两年粮食市场波动较大,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官方也多次提及“保障种粮人的合理收益”问题,于是种粮成本也成为了玉米价格的重要支撑。

 

但是到了今年,似乎发生了变化。

 

东北已有部分地区的玉米价格跌破了成本线了,但是却没能止住玉米的跌势。而当前东北玉米回涨的主要原因也并非是因为跌破了成本线,关键原因则是天气变冷以及东北玉米临近收获尾声,市场粮源上量发生了阶段性的缓和。

 

那么,随着成本线逻辑的失灵,今年玉米的涨跌逻辑又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情绪。

 

我认为情绪是今年玉米市场波动的第一大影响因素,并且是超过天气等这些客观因素的。

 

因为前两年玉米行情的波动,不少做玉米生意的都赔了钱,所以今年变得更加谨慎,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再加上今年整体宏观经济大环境也偏弱,市场信心不足,而玉米在收获期又上演了这么一出大跌,贸易商的建库心理不是一般的弱,甚至一些贸易商在0.9元以上都不打算建库。

 

深加工就更不着急了,前两年玉米价格高,深加工没办法只能维持刚需库存的补库节奏,经过这么两年的锻炼,也习惯了,囤不囤也并不着急。

 

饲料企业就更不急了,芽麦、糙米、进口玉米及大麦等选择多的是。

 

这是需求端,而供应端的情绪变化就更大了。

 

在玉米收获之前还有一些挺价心理,但随着玉米丰产的信号不断释放,就开始动摇了。随着玉米价格走跌,这个卖粮的情绪就更急切。

 

即便有天气原因导致玉米存放不便,但农民更担心的是后续玉米继续大跌,于是恐慌卖粮情绪使得上量不断增加。

 

于是,玉米跌起来没完了。

 

第二个因素是交通物流。

 

前两年交通物流在玉米的行情波动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当交通物流不畅时,玉米上量减少,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上量增加,价格就会走弱。

 

但今年的物流情况对东北玉米来说简直成了灾难,玉米增产丰收,卖压本来就大,而无论是汽运还是火车,压力都不小,导致玉米送不出去,价格就更跌得厉害。

 

而好不容易送出去点,华北山东的压力又上来了,所以今年玉米各区的涨跌步调很难一致。

 

第三,就是政策信号。

 

政策一直被看作是市场粮价的风向标,而今年玉米市场失去了诸多依赖后,对政策的依赖就更强。

 

但是今年政策端的信号确实不太明朗,虽然中储粮放量开收,但是价格却不断折价,这也让市场有点摸不着头脑。

 

于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年玉米市场涨跌的新逻辑,但是市场情绪想要提升不太容易,后期玉米的波动主要落在了物流和政策上,这将决定着玉米的走向以及涨跌震荡的幅度。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