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供应端:玉米“供应旺季”价格上涨。
进入10月份以来,玉米价格走弱,因市场预期新季玉米即将大量上市,供应增加会压制玉米价格。随着市场上新疆、西北玉米粮源逐渐减少,用粮企业把目光转向东北地区时,发现玉米价格并没有如期下跌,反而在市场一片看空声中扶摇直上。
另一个主产区华北地区,价格也是一路飙涨,11月中旬,加工企业最高报价曾飙到3000元/吨,引发现货市场一次小地震。玉米期价也应声而起,一度飙到2700以上,往年的销售旺季也不过如此。
再从需求端来看:
一、中间商入市谨慎。10月份以来,虽有不少贸易商活跃在东北市场,但受到去年行情的影响,收购比较谨慎,基本以执行订单为主。
二、今年煤炭价格暴涨,烘干成本翻番,收粮企业不敢囤粮,“随烘随走”。
“行情总在观望中上涨”,10月以来,大部分南方用粮企业都在观望,等着11月东北新玉米大量上市,供应增加,势必压制价格,届时是补库良机。然而,进入11月,东北地区疫情、寒潮等突发状况不断,新玉米上市从11月上旬推迟到下旬,玉米价格也是一路走高。
截至上周,“地趴粮”行情总算把玉米价格打压了一下,但紧跟着东北地区又迎来大范围降雪。此轮降雪会再次提振玉米价格吗?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南方饲料企业等不起了。
据行情宝对川渝几个大型饲料企业调研了解,他们目前都急于补库:
“恼火,要断粮了!”
“车皮紧张,东北物流突然就断了!”
“合同粮发不出来,只能当地高价买!”
据了解,目前东北玉米发到重庆价格在2900元/吨以上,进厂已经超过3000元/吨;成都周边价格要更高一些,贸易商现货报价3150-3200元/吨。
综上,受车皮紧张影响,东北玉米发不出来,南方饲料企业库存告急,需求强劲,只能被动接受当地价格,销区价格会愈加坚挺。而东北玉米外运困难,会导致当地庞大库存难以消化,但也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后期的卖压。即使东北新玉米近期上量增加,导致当地价格下跌,降价也很难传导到需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