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猪价、猪肉猛涨
近日,生猪行情迎来了利好上涨,此次上涨从10月初就已开始,其生猪均价从10.29元/kg涨至如今的17元/kg大关,养猪人的收益也增加了800多元,猪农就此“止跌为盈”。
此次上涨,导火索是菜价大涨,很多人发现菠菜比猪肉还要贵上1.5倍,进而纷纷购买猪肉,如此一来也带动了白条猪走量,猪价也因此而跟涨。
紧接着,猪农集体惜售,更是让屠企的收猪难度加大,使得生猪只能不断抬高行情。此次上涨一直涨至10月底才停止。不过经历了11月的“开门绿”后,又因“囤肉潮”的到来以及寒潮的来袭,使得市场猪肉消费迎来第二春,彻底将猪价带到17元大关。
除了猪价外,白条猪也迎来大涨,目前出厂均价为23.22元/kg,比起10月初的14.92元/kg来看,累计涨了8.3元/kg,涨幅为55.6%。
猪肉批发价也确实涨了不少,如今的批发均价已提升至24元/kg,比起10月初的17.23元/kg来看,累计涨了6.77元/kg,其涨幅为39%。
从这个数据来看,白条猪涨幅远比猪肉高,屠企利润可谓是大增。至于为何猪肉批发价涨幅偏低,和屠企投放的大量冻肉也有关系,这些冻肉成本本身就低。
因白条猪、猪肉行情走高,市场上的猪肉也跟着上涨,目前北方的猪肉零售已达到14-15元一斤,而南方地区已提升至17-19元一斤。如此涨势,也让居民对猪肉的购买热情降低,大家开始转向其他食品的销售。
02、猪价今后走势如何?
从近2天的生猪行情来看,猪价迎来了稳中有跌,特别是北方跌幅比较明显。这对养殖户而言自然是不太好的信号,猪价走跌,意味着利润持续下降,一旦生猪跌破8元,那一切又要打回原形。
其实,10月份生猪产能不仅没有偏紧,反而各大猪企的出栏量均迎来大增。
如牧原10月出售525.8万头,比起9月份增多200余万头,涨幅超70%;温氏出售181.96万头,同比涨141.71%,打破去年至今的销售新高;新希望出售119.09万头,正邦出售128.23万头。
4大巨头10月出售955万头生猪,可以说销量大增。除了这4大巨头外,前十猪企出栏量均大增,如唐人神同比涨59%,金新农涨73.25%,天邦涨67%。
而产能大增的背景下,屠企10月开工率也提升至31%,环比涨3.3%,同比涨14%。而10月的屠宰量也超3000万头,同比涨111%。
可见,10月的产能是偏多的,至于为何猪肉上涨,显然和大型猪企、屠企有关,它们借猪价上涨大量出栏获取利润。
不过10月份产能偏剩,消费压力自然也就转向11月份,从本月的猪市走势来看,其博弈加剧,涨跌互现,总体猪价走低,可见生猪风险越来越大。除了产能偏多,还要面临下面挑战:
1、后消费时代
从10月中旬至11月初,猪肉消费量大增,不少人一买肉就是大手笔购买。然而,随着北方的腊肠制作需求减弱,以及居民的家庭囤肉,使得目前猪肉消费趋于饱和。
再加上猪肉大涨,南方的腊肉腌制需求减少,也抑制了人们的腌制需求,这不利于后续的消费,其肉价、猪价自然也就没有了支撑的基础,回落是必然的。
2、饲料走高
自从猪价上涨后,饲企也纷纷调高饲料价格,使得近期的饲料走势有所走高。而随着玉米、豆粕等原料的上涨,继续带动饲料价格的上涨。
然而,对于猪农来说,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一旦饲料涨价,那他们的出栏成本也必然跟着上涨。
从标猪涨至肥猪,这期间饲料需求大增,但增膘速度减缓,养猪成本更高。目前中小散户已接连挺价1个月之多,这意味养猪成本上涨,但猪价并没有涨多少,还在8元时代徘徊,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后续生猪一旦下滑,猪农可能会陷入亏本中。
为此,总有一些人为了“落袋为安”,将提前出售生猪,到时候猪价也会因此而再次大跌。可见,短期内猪价怕是很难继续走高,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猪价会跌至7元时代。
03、又一数据来袭
如今市场又传来一消息,那就是龙头猪企的年出栏计划。就拿牧原来说,计划一年出栏3600-4500万头,目前还有464-1364万头未出栏,可见数量并不少。其他猪企也是如此,如新希望还要出栏100-200万头。
为了出栏任务,这些大型猪企必然全力以赴,只有这样其股价才会更高。但如此一来,11-12月份的出栏量必然会继续创新高,但这对猪价来说并不是好消息,猪农要警惕后续的风险,理性出栏,不然可就要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