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散户逆袭了,完胜规模养猪场。说的是啥呢?你可能都不信。每次说到规模养殖场,我国就提“成本优势”。
大猪场能享受更多政策、领补贴、贴息贷款,并且设备齐全、管理先进,从而使养猪成本降到更低,这也间接加速了散养户的淘汰速度。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散养户实现了“逆袭”。根据官方数据,4-7月份,经过4个月的养殖调整,大家养猪的成本都有明显下降。
但成本下降最快的,居然是散户。散户养猪的成本,一头平均下降327元,而规模猪场仅下降167元,几乎只有散户的一半。
那这次,散户凭啥完胜了猪企呢?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饲料。仅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猪饲料就连续涨价超过3轮,每一次涨价大多在50到150元,规模猪场受到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大。
二是调整时间。很显然,在真正的危机面前小散户要调整起来更加快捷,甚至可以短暂退出养猪业。但是规模猪场却是退无可退,只能咬牙坚持,拼成本、拼效益,争取活下来。
以最会赚钱的牧原为例,虽然上半年盈利近百亿,但那也是因为1-5月猪价相当可观的结果。从猪价跌破7元后,牧原也是在亏损的边缘徘徊。
不过,理智的人,都不希望看到太多猪场倒下、不希望看到生猪价格跌入谷底。
因为生猪行情大起大落之下,也许2-3年后,猪肉又会变成“天价”。
那么问题来了,在当前大环境下,不管是散户还是大猪场,该如何活下来呢?
我觉得,“降本增效”正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