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猪价再一次坐过山车,除了痛苦,还能如何解了“猪魔咒”如何解决问题?

青岛晚报 2021-06-24

阅读()

国家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月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5 04元 公斤。6月1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为22 77元 公斤。半年跌幅超五成。

猪肉价格再一次坐过山车

 

这一回”速降式“行情

 

再一次引着媒体一窝蜂式地发声

 

或描摹惨状,

 

或替猪农发声,

 

或指责相关部门,

 

或静坐反思……

 

跌!跌!跌!

 

痛!痛!痛!

 

国家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月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5.04元/公斤。6月1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为22.77元/公斤。半年跌幅超五成。

 

图片

 

养猪赚不赚钱有一个公式,叫猪粮比。

 

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5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第24号公告)规定,猪粮比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猪粮比=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目前国家对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采取区间设置,合理的水平在5.5∶1—5.8∶1之间。

 

《预案》将猪粮比价5.5∶1和8.5∶1作为预警点,具体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绿色区域(价格正常),猪粮比价在5.5∶1—8.5∶1之间;

 

(二)蓝色区域(价格轻度上涨或轻度下跌),猪粮比价在8.5∶1—9∶1或5.5∶1—5∶1之间;

 

(三)黄色区域(价格中度上涨或中度下跌),猪粮比价在9∶1—9.5∶1或5∶1—4.5∶1之间;

 

(四)红色区域(价格重度上涨或重度下跌),猪粮比价高于9.5∶1或低于4.5∶1;

 

(五)其他情况,生猪价格异常上涨或下跌的其他情况。

 

图片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对大宗农产品市场监测及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月份,重庆市仔猪零售价85.44元/公斤,玉米均价2.88元/公斤。猪粮比为11.94:1。4月份,猪粮比为8.68:1,6月份,5.11:1。

 

来自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6月6日,全国猪粮比为5.49:1,国家发改委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

 

在青岛,浮山后区域,五花肉每斤大约在10-12元,后腿肉标价9.8元/斤,前腿肉8.9元/斤,带皮后肘子7.9元/斤。香港中路的家乐福超肉类销售员说:“现在的价格放在年初,想都不敢想。”

 

“跌”价原因

 

出栏加速淡季供大于求

 

大多数生猪养殖户也没能料到,4个月前还“高高在上”的猪价,跌落的速度会这么快。

 

去年11月份是仔猪恢复的高峰期,这部分仔猪对应的肥猪出栏的时间就在今年五六月份。从需求角度看,随着天气转热,目前正处于消费淡季,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问题是按照《预案》规定,当猪粮比价进入红色预警区的时候,猪价的主导权该交给政府还是市场?

 

2019年,猪价也面临一波上涨,我们看到,当年的8月1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通知。不知道这个预案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有人把这种猪肉价格周而复始坐过山车的现象,冠以"猪周期魔咒"。

 

查百度有这样的解释:

 

一是生猪生产产量不稳定。生猪生产没有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一方面中国用地、劳力、资金急剧向工业和城市流动,生猪发展速度减缓;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猪肉需求急剧上升。特别是受比较效益低、疫病难控制及市场风险大等影响,生猪生产产量起伏不定。

 

二是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在生猪价格历次波动中,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2011年农业部对全国2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养猪户占所有农户的比重为22.74%,仍占不小比例。

 

三是疾病加剧产业波动。如,2006年下半年以来,部分生猪主产省暴发猪蓝耳病疫情,除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流产或死胎。又如,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个别养殖场小猪死亡率高达50%。疾病导致供应减少,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四是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由于生产分散、单位众多,难以普查,抽检又存在误差等问题,存在着统计数据不准的问题。加之生产者和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疫病信息、政策红利等自身利益因素,工作合力不强,没有建立灵敏的监测预警机制,以销定产难度大。

 

五是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途中难改变的特性。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陷入“蛛网困境”,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以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为例,既有疫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散养户退出的原因,也有饲料、人工、仔猪等成本迅猛上涨的因素。

 

中国人喜欢吃猪肉,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约112584千吨;其中,中国人消费量就达56115千吨,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50%。

 

大市场、大波动、大周期。中国的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是极端复杂的生存环境。

 

据了解,”猪魔咒“周期三年左右一次。猪肉价格下降,养猪户赔钱,卖种猪,减少存栏量——第二年第三年市场猪肉供不应求,肉价上涨,养殖户增加存栏量,新的养猪户加入,存栏量大幅增加——猪肉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养猪户赔钱——这样下去恶性循环。

 

猪周期并非不可控,魔咒也是可以预防的。这个行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大数据、大协调、大智慧。既然管理方可以通过调剂猪肉供应量、价格补贴来影响市场,那么,存栏量也是可以人为调节的。

 

在这方面,国家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一是建立大数据库,精准调节。

 

二是适当干预指导那些大型、超大型养猪企业,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存栏量,通过价格引导等优惠政策来影响,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引来无序地一起上、一起下。

 

三是因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制定长远的规划,并能够及时机动。

 

只有破除”猪魔咒“,才能迎来稳定的市场,不再让二师兄年年坐过山车。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