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媒体采访刘永好:你和女儿刘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刘永好笑着回答:”她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我没有。”
诚然,“饲料大王刘永好女儿”“美女董事长”“富二代”……是外界赋予刘畅身上撕不下的标签。
16岁赴美留学,22岁获MBA学位回国,同年进入新希望基层历练,24岁向父母借100万做起首饰销售的生意,26岁重回新希望任集团房地产事业部副总,33岁出任董事长正式执掌新希望帝国
2021年,已是刘畅掌舵新希望集团的第8个年头。在她的带领下,新希望开拓了一番全新的图景:
一面夯实饲料主业,另一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大力布局生猪养殖、食品、牛乳等业务。新希望乳业、千喜鹤、久久丫、美好、六和美食、嘉和一品等品牌都做得有声有色。
从业务到组织,再到企业文化,刘畅都展开了全面的改革。
“我父亲是第一代企业家,我算是第二代。第一代的创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享受了人口红利。现在,人口红利还未消失,第二代又有了技术红利。”在近日的一场演讲中,刘畅这样说道。
“对新希望来说,不仅是数字化升级,更多的是整体的产业升级和迭代,数字化转型是这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猪住在楼房里,上下出入都有电梯,身上和周边还有很多传感器设备,房间的风、温度和湿度都通过系统来控制。”
刘畅对养猪业的改造,折射在新希望集团的业务转型过程中。
依托完整的农牧产业链,新希望集团在饲料、猪产业、禽产业、食品加工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搭建了五大产业技术研究院。
2011-2013年,新希望只有技术人员,不注重研发人员的培养。2015年,集团加大了创新领域的投入,这一年新希望拥有了超400位的研发人员。2016年至今,新希望研发人员占比稳定在0.7%-0.9%,稳中有升。
2015年,新希望仅拥有4个专利,2年后,集团专利数就激增到101个,可谓是“高歌猛进”。
公司曾在2020年半年报中这样表述道:
养猪队伍总人数已超过3万人,但为了匹配未来更高出栏目标,公司猪产业人员仍然紧缺,公司仍将继续以每年不低于1万-2万人的规模招聘、扩充养猪队伍。
“养猪正在变成一件科技感十足的事情”,这不仅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营发展方式上,更体现在管理岗位调整、分拆、竞聘,团队结构优化及年轻化被重新激活上。
对于刘畅的表现,如果用满分100分来评价衡量的话,刘永好的评价是:目前来看,至少得85分以上。
刘畅曾说:她是一位守业者,也是一位创业者。
如何当好一位企业巨轮的掌舵者,使一家发展已逾30年的企业持续焕发活力,是刘畅这位“守业者”“创二代”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长期主义”是她近年来常常提起的一个词。
“做农业需要长期主义,不能想着赚短钱、快钱。在全产业链的梳理上,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行业具有周期性。”在去年夏天的亚布力论坛上,刘畅认为做农业需要长期主义,这个行业锻炼了新希望的长期主义。“四年一个猪周期,不能短时间赚上一笔钱就走,所以新希望看产业至少会放眼3-4年。”
与家族传承相比,职业经理人最大的缺陷就是短视。和新希望一同长大的刘畅对集团的感情,势必高于任何一位职业经理人,她更坚定长期主义的追求,为企业寻求长远的利益而非追求短期效益。
近年来,新希望始终致力于降低对传统批市渠道的依赖,提升在商超、餐饮,尤其在电商领域的销量。
在京东平台上售卖的生鲜禽肉,每月平均超过5万份,跻身京东生鲜禽肉领域第一梯队;千喜鹤冷鲜肉,在北京也进入了国安社区便利店的销售体系;新希望还利用盒马生鲜开拓服务C端的互联网能力,找李佳琦带货,实现了新的增长。
来自新希望官网
多元发力的新希望,不太平静的管理层,609.45亿元的高负债。新希望2020年三季度报显示,其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8.19%。
外界对刘畅“PPT养猪”的质疑从未停歇,更因近期新希望股权变更刘畅持股比例下降而越演越烈,她的商业智慧,以及“不留老人”的年轻化战略,还需要市场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