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旺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临储玉米累计投放1988万吨,玉米价格却未能“降温”,原因何在

网易 2020-07-02

阅读()

目前玉米价格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为临储玉米投放、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进口玉米以及贸易商售粮心态。
  近期,玉米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多空博弈,一方面临储玉米、一次性储备玉米密集投放,另一方面是市场上流通的粮源不多,特别是玉米深加工厂门口到货量明显不足。从实际情况看,多方目前占据上风,因为玉米深加工企业不断上调收购价,比如说6月26日,玉米网的数据显示,山东大部分玉米深加工给出的收购价上涨10-80元/吨,潍坊少数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达到2340元/吨。6月2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的主粮品种收购价显示,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2021元/吨,同比上涨0.9%。受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轮番上涨的影响,东北主产区的玉米价格也同样稳步上涨,辽宁、吉林等地少数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也超过2000元/吨。目前玉米价格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为临储玉米投放、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进口玉米以及贸易商售粮心态。
 
玉米临储
 
  临储玉米成交情况
 
  一、临储玉米投放
 
  2020年的临储玉米从5月28日开始,截至6月24日,临储玉米进行了5次拍卖,累计投放2014-2015年产的玉米1988.3万吨。从前4次的投放中,可以看到成交率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只有6月4日投放的临储玉米成交为99.89%,其余几次均是100%成交。为了给玉米市场“降温”,在进行第5次临储玉米拍卖之前,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调整了临储玉米的交易规则,保证金由110元/吨上涨至220元/吨,2000吨以上的原来付款期为45天,2000吨以内的付款期为30天,现在统一缩短至20天。但从第5次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的情况看,交易规则的调整并没有给玉米市场降温,成交率依然达到100%。
 
  二、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
 
  从5月25日开始,中储粮就将一次性储备玉米进行拍卖,浙江分公司计划投放6.39万吨,实际成交4.23万吨,成交率为66%。5月26日进行了5次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投放量较多的为湖南和内蒙古,分别达到15.02万吨和13.45万吨,成交率分别为34%和100%。随后保持着高频率投放,6月23日一次性储备玉米和地方性玉米轮换拍卖,当天的拍卖次数达到10次,可以说近期投放次数最多的时候,在临储玉米即将进行第5次拍卖时,中储粮密集投放地方性玉米粮源,不得不说有想让玉米价格“降温”的意图。一次性储备玉米和地方分公司的玉米拍卖,近一个月的时间,投放总量超过500万吨。
 
临储
 
  中储粮玉米拍卖
 
  三、贸易商售粮心态
 
  当前,玉米粮源主要集中在贸易商和粮库手中,粮库售粮节奏相对稳定,通常会提前发出相应公告,然后进行竞价销售,灵活性比较大的是贸易商,通常会根据市场波动情况调整出库节奏。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贸易商对于后市是看涨的,认为后期玉米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而贸易商具备囤粮的基础,售粮节奏放缓后,需求企业采购粮源的难度就有所加大,进而容易推动玉米价格上涨。
 
  四、进口玉米
 
  一直以来,关于玉米进口的问题是比较敏感的,主要是很多人觉得国内的粮源供应量较为充足,基层的收购价也不高,却依然源源不断有漂洋过海来的进口玉米,而且进口玉米的到港价明显低于国内的玉米价格。比如说2020年5月份,进口了64万吨,金额达到9.64亿元,平均进口价格为1506元/吨,而当前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站稳2000元/吨,也就是说进口玉米与国产玉米相比,存在500元/吨以上的价格差,如果与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相比,价格差达到800元/吨以上。这么明显的内外价格差,使得玉米进口量明显增加时,国内沿海港口的玉米价格容易出现回落,当然由于进口量占比较小,实际上带来的冲击是有限的。
 
进口
 
  玉米进口量
 
  对于后期的玉米价格,微尘微视界认为持续上涨的空间有限,离天花板的位置不远了,平均收购价难突破1.3元/斤,当然更是不会达到1.5元/斤。因此,贸易商在囤粮惜售时,不宜盲目看涨,遇到合适的时机,应当考虑变现,这样利润空间相对有保障,如果错过时机,就可能将利润空间缩水,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玉米价格过快上涨,容易引发进一步宏观调控。从近期临储玉米交易规则的修改,就可以看出玉米市场依然是有一定的调控的,临储玉米修改交易规则,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行情炒作因素。如果后期玉米价格继续大幅度攀升,比如说向1.5元/斤靠拢,那么宏观调控会进一步扩大,不排除进一步提高临储玉米交易成本,同时还可能进行定向拍卖,以满足饲料企业的采购需求。今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时,宏观调控方面并没有过多干预,基本上靠市场调节的方式,主要还是因为疫情因素,价格适当上涨时,农民的收入也能适当增多,而如今农户手中没有余粮,玉米价格偏离正常值,容易引发调控。
 
  2、玉米深加工企业难以支撑玉米价格上行,开机率容易受影响。
 
  今年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进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下游消费走量一般,整体开机率不足70%;另一方面是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山东、河北等地玉米深加工企业理论上处于亏损的状态,平均亏损100元/吨以上。如果后期玉米价格突破1.3元/斤,那么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长时间的亏损对开几率有很大影响,有的企业甚至会主动进行停产,这种现状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3、玉米替代品会增加。玉米、小麦、稻谷等都是我国的主粮品种,在青黄不接阶段,玉米粮源供应相对偏紧,这也是目前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然而小麦和稻谷库存量却明显偏高,再加上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小麦的亩产量平均增产8斤/亩,意味着又是一个丰收年。玉米收购价继续上调时,与新小麦和稻谷的价格就会有价格差,企业在采购粮源时,会综合考虑,可以缩减对玉米的采购,增加对小麦、稻谷等使用量。这种调整是市场行为,一旦替代品使用量明显增多,对玉米市场会形成利空,反而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
 
  4、三季度新玉米逐步供应市场,粮源紧缺现象会得到缓解。现阶段新玉米还未大量供应市场,而2019年产的粮源不断消耗,这也给玉米市场提供了炒作的机会。按照往年的惯例,从8月下旬开始,主产区的新玉米将陆续采收,届时玉米粮源紧缺的现象可以明显缓解,市场上不缺玉米粮源,玉米价格自然会出现回落。也就是说,当前玉米价格能够处于相对高位运行的时间不会很长,也只有2个月左右。一旦新季粮源跟陈粮完成交替,那么玉米市场会再次进入平稳期,价格想要明显上涨的希望就不是很大。
 
  综上所述,临储玉米拍卖期间,玉米价格却能逆势上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的玉米市场整体行情向好,当然,也不排除存在资本炒作因素,后期随着临储玉米、一次性储备玉米进入出库高峰期,再加上进口玉米会陆续到达我国沿海港口,市场上粮源紧缺的现象会得到缓和,玉米价格容易进入调整期,也就是说现阶段玉米价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越往上涨,给行业带来的风险就越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