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复盘“非典” 预测新冠对当前生猪市场的影响

农信研究院 2020-03-01

阅读()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发酵,且疫情拐点还未到来。此次疫情将对生猪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复盘2002年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非典事件,为当前的生猪产业和后续的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发酵,且疫情拐点还未到来。此次疫情将对生猪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复盘2002年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非典事件,为当前的生猪产业和后续的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农信研究院
  
  “非典”对生猪市场的影响
  
  1、非典对消费的影响:
 
2002-20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3年受到非典冲击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品零售总额从非典刚爆发的2002年的11月到2003年的3月虽有小幅波动,但属于正常波动阶段,但从03年4月开始下滑,在5月达到最低点,而在疫情快结束的6月,又突然反转,迅速回到正常水平。
  
  2、非典对消费指数的影响:
 
2002-2004年居民消费类价格指数/居民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
  
  “非典疫情”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基本保持一致。但是非典时期数据第一次出现倒挂。“非典疫情”期间消费者大量囤积货物,尤其是生活用品,供需失衡价格开始上涨,3月达到高位,随着疫情的稳定各行业开始复工,4月之后开始下降。然而随着疫情的结束,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增多,消费价格指数开始报复性反弹。
  
  3、非典对农业板块的影响
 
非典对农业板块的影响
  
  2003年非典时期由于香港地区有研究认为,非典可能与畜禽流行病有关,因此饲料、畜牧养殖、动物保健受影响较大,从2003年股价表现来看,农业板块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但是随着6月“非典”疫情出现明显的拐点,餐饮业消费回暖,肉类需求也开始增加,相关板块出现阶段性回升。
  
  4、非典对生猪市场的影响
 
非典对生猪市场的影响
  
  非典时期全国减少人员流动,消费市场低迷,猪肉需求以家庭消费为主。根据非典时期生猪价格数据看,非典疫情期间生猪价格相对稳定。随着2003年6月疫情缓解,消费需求回升,猪肉价格开始持续上涨。
  
  非典时期生猪行业正在经历本世纪第一次猪周期,加之非典时期全国减少商品流动和人员流动,产区生猪难以外运,补栏量快速下降,随着疫情结束后的价格上涨和非典后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下半年抓紧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做好农产品促销工作,抓紧建立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生猪存栏量开始持续上涨。
  
  非典后期政策
  
  非典疫情尽管没有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为克服非典影响,200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安全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的供应,扶持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全面落实扶持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尽快建立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紧急反应机制。
  
  为扶持受“非典”冲击严重的餐饮业和住宿业,商务部制订了《全国餐饮业和住宿业振兴计划》全面振兴全国餐饮业和住宿业,国家出台了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大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对稳定餐饮业和住宿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消费市场对非典疫情的反应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限于当时互联网还处在萌芽阶段,信息传输没有当前迅速,非典疫情开始时市场认知不足、反应温和甚至没有太大反应;
  
  第二阶段:疫情大规模爆发后市场紧张甚至恐慌,开始大量抢购生活用品,囤积货物,而其他的消费产业受疫情的影响开始下降;
  
  第三阶段:疫情继续发酵但前期囤积的货物太多,无法消化,造成了一段时间的低迷;
  
  第四阶段:疫情解除长期压抑的消费欲望在疫情期间发酵而改变,疫情结束后这一消费观念长期存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中,形成了食品类消费市场的一个黄金发展阶段。
  
  总结非典对生猪行业的影响
  
  非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阶段性低迷,但对生猪产业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随着后续 “非典”疫情的结束,经济复苏,生猪价格持续上升,促进了养猪行业的繁荣,间接结束了本世纪的第一个“猪周期”。
  
  非典后期国家出台政策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农业部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助推了生猪产业现代化进程。
  
  新冠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
  
  1、新冠的传播性和影响远超非典
 
新型冠状病毒确认人数激增(人)
  
  自2020年1月21日国家开始严加管控新型冠状病毒以来,截至2月23日累计确诊病例77150,大大超过了非典疫情。人民处于自身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和聚会。各地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以避免疫情的扩散,限制人员和商品流动,消费预期也随之降低。
  
  2、食品类居民消费指数同比增高
 
2019年2月-2020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解读: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看,2020年1月CPI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10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涨幅在10.4%—20.2%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而猪肉价格上涨116.0%
  
  3、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流通方面
 
流通方面
  
  为了阻断传染源,市区与农村采用”封城““封村”“封路”这些措施有效的限制人员流动从而阻断疫情的传播,但是这种以牺牲商品流通的方式给农业生产、生活资料流通,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生猪产业,首先投入品无法运达,养殖户无投入品使用,增加了猪的非正常损失;其次成猪无法出栏,养殖户被迫压栏,间接影响了消费端的供需失衡。
  
  供给方面
 
供给方面
  
  2019年生猪产业受非瘟的影响,第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减少11776万头,下降27.5%。猪肉产量4255万吨,减少1148万吨,下降21.3%。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摄入蛋白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且我国主要的膳食以猪肉为主,短时间内没有可替代产品,造成肉类市场供需失衡,猪价持续上涨。
  
  生产方面
 
生产方面
  
  非洲猪瘟对能繁母猪伤害最大,能繁母猪持续下降,母猪降低仔猪产量降低,养猪从业者受猪价高利润的趋势疯狂补栏,推高仔猪价格,养殖成本增高,受非瘟影响的中小养殖户为避险选择观望。
  
  养殖户受高利润的趋势压栏增肥、补栏、复养等措施加大生猪产能,但在猪瘟持续影响下,种猪及能繁母猪大幅减少,复养成本增高。
 
2019年各季度生猪存栏量/出栏量
  
  前期养殖户为避风险开始大量出栏,而随着非洲疫情的持续,价格持续走高,养殖户为了利润大量出栏,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出现严重倒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各地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恢复生产。四季度比三季度末增加366万头,环比增长1.2%。
  
  国家政策
 
SARS疫情期间政府举措
  
  应对疫情上,SARS时期信息报送相对滞后,首位病例入院4个月后,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防疫工作;本次应对较为及时,在1个月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快速反应队,6周左右中央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防疫工作全面展开。根据非典时期国家出台的政策分析此次疫情过后。而在1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各项举措,而随着疫情的结束国家也将推出更多的政策恢复生猪生产。
  
  市场需求预测
  
  新冠疫情爆发在春节期间,猪肉整体需求低迷,近期看价格虽有小幅上涨,但总体稳定,首先消费主体由多元化,转向以家庭为主的消费,消费高峰因节前的大规模囤货降低;其次政府通过提倡延迟复工,推迟了集团性消费高峰,如:学校、企业等推迟复工开学,食堂消费需求降低;第三,餐饮业作为最重要的肉类消费主体,因为疫情,消费着减少了聚餐,同时复工后防控仍未解除,出于个人安全的需要,企业聚会型的聚餐也开始减少。
  
  但随着疫情的结束,消费需求得到释放,餐饮业可能迎来一定时段的报复性消费,这必将带动肉类需求增加,而疫情期间限制商品流通,对养殖效率也产生了影响,供给出现不确定性,未来猪肉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生猪行业
  
  生猪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根据非典疫情的后续的市场反馈和国家政策,预测“新冠”疫情后生猪行业将迎来一次利好发展。需求上,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为刚性需求;政策上今年的“中央一号”对生猪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供给上,非洲猪瘟导致产业处于艰难恢复期。存栏养猪户应抓住此次机会加快补栏,复养观望者也应结合自身能力或与大企业合作尽快恢复产能。
  
  疫情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
  
  “非瘟”叠加的“新冠”疫情将推动生猪数字化养殖:一方面,数字化养殖有助于加强生猪移动、饲喂、疫病等监管和防疫,减少人畜之间的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汇总、分析数据,指导养殖户生产和销售,并对资金和物料做出精准投放,对市场反馈做出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