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繁育技术 > 内容

探讨母猪首次发情后是否需通过增加采食量实现催情目标

猪多资源 2025-03-13

阅读()

后备母猪(Gilt)的初情期管理是规模化猪场繁殖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首次发情后,母猪的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此时营养调控直接影响后续发情间隔、排卵率及终身繁殖性能。

后备母猪(Gilt)的初情期管理是规模化猪场繁殖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首次发情后,母猪的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此时营养调控直接影响后续发情间隔、排卵率及终身繁殖性能。

 

本文将结合近年研究成果,探讨首次发情后是否需通过增加采食量实现催情目标。

 

母猪

 

01 发情周期与营养调控的关系 

 

后备母猪的初情期通常在140-189日龄出现,首次发情后约21天进入第二发情周期。研究表明,营养水平对发情率和排卵数有显著影响,但不同阶段的营养策略需差异化设计。

 

一、后备母猪发情周期各阶段营养需求关系

 

 

代谢能需求:二次发情准备期需求峰值比初情期前高约15%,需注意短期"营养刺激"窗口期

 

赖氨酸比例:发情前期需提高合成代谢需求,配种后降低以避免氨代谢负担

 

关键添加剂:

 

β-胡萝卜素:建议添加200-400mg/天,提升黄体细胞线粒体功能

 

共轭亚油酸:添加1-2%可降低PGF2α分泌,延长黄体寿命

 

二、后备母猪发情周期各阶段营养需求关系

 

 

关键实践要点:

 

能量密度调节:二次发情准备期建议采用"阶梯式增能"策略,前5天增加0.3kg/天,后5天维持峰值

 

纤维应用:恢复期添加10-15%甜菜粕(NDF≥500g/kg),改善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血症风险

 

精准限饲:黄体期需控制采食量避免体况过肥,建议使用电子饲喂站实现个体精准调控

 

02 首次发情后催情补饲的必要性分析

 

一、生理机制支持

 

短期优饲(Flushing)通过提高胰岛素水平和促性腺激素浓度,促进卵泡发育。研究显示,配种前2周将饲喂量从2.1kg提升至2.8kg,可使排卵数增加2-3枚,但该策略需在第二或第三发情期实施。

 

 

二、首次发情后的限制因素

 

生殖系统未成熟:首次发情时卵巢功能尚未完善,过早催情可能增加卵泡闭锁风险。

 

体况控制要求:首次发情后仍需控制膘厚在14-18mm,过肥(背膘>18mm)会导致激素失衡。

 

 

 

三、短期优饲的实践验证数据

 

 

03 科学催情策略建议

 

一、阶段化营养管理

 

首次发情后:维持中等营养水平(DE 2800kcal/kg,CP 16%),日喂量2.2-2.5kg,重点监测背膘。

 

第二情期前3周:启动催情补饲,日喂量增至3.0-3.5kg,添加0.5%精氨酸提升卵母细胞质量。

 

 

二、关键营养参数优化

 

有机微量元素:添加200μg/kg有机铬、1mg/kg生物素,改善肢蹄健康。

 

脂肪酸平衡:亚油酸与α-亚麻酸比例控制在4:1,促进前列腺素合成。

 

三、配套管理措施

 

光照控制:每日16小时光照(强度≥150Lux)刺激松果体。

 

运动干预:每周2次、每次2小时户外运动,提高促性腺激素分泌。

 

四、争议与风险提示

 

过度催情的负面影响:配种后继续高采食量会使胚胎死亡率达30-50%。

 

 

 

五、品种差异考量

 

长白/大白猪最佳背膘为11-12mm,而地方品种需14-16mm。

 

大白猪补饲效果优于长白猪(发情间隔缩短幅度相差4.2天)

 

04 结论与建议

 

首次发情后不宜立即催情,应在第二发情周期前14-21天实施短期优饲。推荐采用阶梯式营养方案,结合运动、光照等综合管理,可使发情率提升至90%以上。

 

推荐催情补饲方案: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