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是我们养猪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是我们猪场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我们跨越猪周期、实现长期养猪的一大法宝。实现低成本不仅要节流,节掉不能创造价值的“流”,更应该去开源,通过提高养猪技术来提升效率。很多时候,我们养猪养了个寂寞。比如出栏同样体重的1头肥猪,有的猪场赚了500元,有的猪场只赚了300元,而有的猪场不赚不亏,有的猪场甚至亏了100元。这就是技术(质量)的差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强调的Q(quality,质量)。
在质量的释义中,有一个是mass(数量),有一个是quality(质量)。在猪场,考核M(mass)与考核Q(quality)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盈利结果。考核指标mass是指有多少,如产仔数有多少、断奶数有多少、出栏数有多少、PSY有多少;而考核quality是指有多好,如产仔质量有多好、断奶质量有多好、PSY质量有多好、出栏质量有多好。
生得多不一定赚得多,断奶多不一定赚得多,出栏多不一定赚得多。所以,我们要考核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即仔猪出生质量、仔猪断奶质量、PSY质量、肥猪出栏质量。
猪场的核心是母猪,而母猪的核心是PSY。PSY数量已经被猪场所认可,并且已经成为衡量猪场间竞争力水平的重要生产指标。相对PSY数量,PSY质量却没能引起猪场足够的重视,而PSY质量偏低恰恰是造成仔猪死淘率高和生长育肥猪料肉比高的根本原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提升母猪PSY质量也是实现低成本养猪的有效路径之一。
在猪场实际生产中,一味的追求PSY数量,而忽视了PSY质量,在无形中也会增加生猪养殖成本。例如,猪场只是关注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年产胎次,而没有去关注仔猪的质量(初生重、活力、均匀度等),尽管仔猪可以在相同体重时成功出栏,但过程中的料肉比偏高和治疗保健成本偏高依然会增加总的养殖成本。
对猪场而言,提升PSY质量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然而,多数猪场对仔猪断奶重的提升并不重视,这点从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考核产房仔猪的成活率,而对仔猪断奶重的考核是缺少的。相关研究表明,断奶重小的仔数,断奶时更容易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产生应激,加上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叠加影响,断奶仔猪发病率(如腹泻)和残次率均会增加。因此,提升PSY质量(断奶仔猪质量)比提升PSY数量(断奶仔猪数量)意义更加重大。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养猪人学习和理解PSY质量,笔者后续将会从仔猪的初生重、出生活力、均匀度、健康度和断奶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猪场更有效的提高PSY质量。提高猪场PSY质量的技术路径如下: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