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养猪场比作海上的冰山,能直观见到效益的育肥猪好比是冰山海面以上很小的部分,而种猪群就像隐藏在海平面以下巨大的冰山山体了,不那么容易看到效益,也最易被忽视,但却不容小觑。在猪场正常的生产管理中,每年都应以固定的比例淘汰种猪,同时引进相同数量的种猪,以保持猪场高效运转。但非瘟疫情常态化下,猪场如何才能做到成功引种呢?
第一、制定引种计划
在猪场生产中,每年大约40%左右的母猪因繁殖障碍、年龄、肢蹄病、疾病等原因被淘汰。为了维持猪群最佳的胎次结构,使猪场保持高效生产,引种计划需要根据猪场规模和生产模式提前制定好,并且不能中断,例如:根据猪场的种猪淘汰率目标计算出需要引种的数量(一般淘汰数量等于更新数量)。
一种方式为外购种猪,每年引进2-3批后备母猪,每批次母猪日龄间隔同本场批次间隔相同,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掌握引进品种及引种场;
另外一种方式为猪场建立自己的核心种猪群,在种猪群当中饲养10-20%的纯种,自己繁育后备种猪,这样可以在几年内不用在外面引种,大大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第二、种猪品系选择
不同品系的种猪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可以说品系直接决定了猪场生产成绩的天花板,然而并不是繁殖性能越好的种猪就越好,例如高产的品系母猪对营养,设备及管理的要求更高,当达不到种猪需求时可能会造成问题多发。另外,育种公司因为对市场的判断不同,育种方向也不尽相同,如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肉质等,不同的品系有各自的优势,猪场在选择饲养品种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来选择种猪品系。
第三、引种场的选择
尽量不要从不同猪场引种,多场引种会提高疾病发生率,增加养殖风险;
引种场所在地为非疫源地,如引种场所在地疫情多发,则不适合引种;
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及各种相关证件,能开具正规发票;
品种新,群体大,能够满足引入品种和数量的要求;
设施先进,硬件设备新、防疫体系完善;
猪场经营管理良好,生产水平较高;
近期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技术力量雄厚,诚信度高,并能够提供完善的种猪系谱;
价格定位适中,售后服务完善。
第四、种猪的挑选
根据测定数据挑选性能指数较高的种猪;
对体型和肢蹄进行评估,根据标准选择体型匀称无肢蹄病的种猪;
对乳头数量和品质,以及阴户的形态进行评估,选择7对以上乳头,无瞎乳,阴户匀称的种猪;
对健康度进行评估,选择干净整洁无泪斑,无弓背和呼吸道疾病的种猪;
应逐一进行评估,挑选好后需立即做好标记,不能同时评估多头猪。
第五、种猪运输
选择有种猪运输资质,信誉好的专业运输公司,并使用专业运输车(配有通风降温装置,饮水系统,升降平台);
提前办理好相关手续,如《动物检疫合格证》,提前和种猪到达地《动物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员报备;
车辆应提前24小时以上到达种猪公司指定位置,到达种猪公司前对车辆进行清洗和消毒,到达种猪公司指定位置后应再次对车辆进行清洗并进行烘干,ASFV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装猪;
装车前对选定种猪进行关键疫病抽样检测,如非洲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等,检测数量应不低于引种总数的5-10%;
如夏季装车应选择早上或傍晚阴凉的时候装车,如不使用恒温专用车,还应为车辆放遮阳网;
装猪时根据猪只体重和栏位大小来确定每栏数量,减少拥挤避免造成应激增加;
卸车时,参与卸车人员应穿一次性防护服和鞋套,转猪通道应在转猪前进行多次消毒。
第六、隔离/驯化
根据种猪的体重和日龄,提前调整好隔离猪舍的温度和通风模式;
新进猪群应完全被隔离在一个单独的猪舍,并且这个猪舍与自场猪群猪舍距离50m以上,确保自场猪群与新进猪群不互相感染;
新进猪应由专人喂养,饲养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自场猪群的饲养;
隔离期45天以上,期间对新进种猪进行关键疫苗注射,健康种猪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与本场猪进行合群。
第七、种猪培育
应根据嘉吉公司推荐后备母猪培育程序,按照程序分阶段管理后备母猪,使母猪尽快进入初情期,并增加使用年限。
营养管理:使用含丰富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的专业后备种猪饲料,强健肢蹄,适度囤积背膘;
光照管理:后备舍光照度150-200Lux,16小时以上光照;
环境管理:
- 温度:18-22℃
- 湿度:50-70%
- 氨气:小于10ppm
- 猪舍通风良好,无刺鼻味道
- 水流:>2L/min,高度适中
诱情管理:在后备母猪达到165日龄时,使用成年性欲旺盛的公猪,进行每天两次诱情,上下午各一次,使用不同公猪,每次接触5-10min左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