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繁育技术 > 内容

深度分析:种用外三元母猪培育对策(三):妊娠期饲养管理策略

播恩集团 2021-03-19

阅读()

本文通过调查与研究,分别对种用杜长大三元母猪后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提出具体培育策略,以期解决杜长大三元母猪作为种用存在的繁殖问题。

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及对引种的谨慎,部分猪场将本场生产的杜长大商品代育肥猪中的部分母猪留作种用,以补充或扩大种群。本文通过调查与研究,分别对种用杜长大三元母猪后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提出具体培育策略,以期解决杜长大三元母猪作为种用存在的繁殖问题。

 

本文紧接上文:种用外三元母猪培育对策(二)

 

母猪

 

02 妊娠期饲养管理策略

 

三元初产母猪采用“低中高”饲喂模式,适当降低营养浓度(净能比二元母猪降低150~200kJ左右),使用优质膳食纤维,粗纤维含量达7%,最好能补充青饲料。使用优质生物发酵饲料或者屎肠球菌等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特别需要补充VE、VC、叶酸、生物素、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和有机微量元素硒、铬、锌、锰、碘等,以促进卵巢和卵泡的发育,增加子宫角的体积,促进胚胎发育和成活,提高产仔数,减少弱仔和死胎,减少应激。每2周对妊娠母猪背膘进行测定,将背膘控制在 20~22mm。

 

2.1 妊娠前期(0~28d)

 

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时期,高饲喂量会抑制孕酮的分泌而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头胎母猪配种后3d内严格控料,不得高于1.8kg/d,之后逐渐增至1.8~2.2kg/d,并在饲粮中添加中短链脂肪酸、甘氨酸锌和VE,能提高妊娠母猪孕激素,有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减少胚胎损失,弥补三元母猪卵巢可能存在的发育缺陷。同时,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特别是踹打、转栏、混群、高温(32℃以上)、霉变饲料、疫苗接种(尤其是灭活苗)。

 

图片

 

2.2 妊娠中期(29~83d)  

 

是胚胎各系统和器官完成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的易损时期。饲料中需要充足的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和平衡的氨基酸,以减少氧化应激;选用优质的膳食纤维,增加并延长饱腹感的时间,降低饥饿导致的应激,减少刻板行为,充分锻炼肠道的发酵功能,为哺乳期的高采食量做准备。饲喂量根据膘情调整,以5级评分制的3分为宜。

 

2.3 妊娠中后期(84~94d)

 

是母猪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过高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脂肪会引起乳腺组织脂肪沉积过多,导致泌乳期奶水不足。此阶段应该降低日粮中能量水平,饲喂量2.0~2.2kg/d。

 

2.4 妊娠后期(95d至分娩)

 

重点是控制初生重,减少难产频率。杜长大三元母猪胚胎数量相对较少,需要避免胎儿过大而导致难产,不应过分追求仔猪初生重,头胎初生重目标宜控制在1.2~1.3kg,二三胎控制在1.3~1.4kg。攻胎延迟至95~100d开始,不建议使用哺乳料攻胎,而是选用能量、蛋白较低的妊娠后期料饲喂至母猪上产床。

 

同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或饲喂生物发酵饲料以防止便秘。饲料中补充有机铁、有机硒和氨基酸、维生素,以提高产活仔数和产后生长速度,减少繁殖应激;适当增加钙的供给(钙0.95%~1.15%、有效磷0.45%~0.50%),提高宫缩力量,避免产后瘫痪。产前一周转入产房适应新环境,控制舍内温度为18~25℃、湿度为55%~70%,减少噪音干扰。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