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方面更重要:猪场类型还是基因?哪方面更重要:猪场类型还是基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猪场中母猪类型对产活仔猪数(BA)和断奶仔猪数的影响。本文我们将讨论其对断奶到第一次配种间隔(WSI),产仔率和母猪终身生产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猪场或母猪类型对断奶至第一次配种间隔的影响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就产仔率而言,高性能猪场的产仔率比低性能猪场高7.7%。另一方面,高产母猪的产仔率比低产母猪高0.7%(表4)。
表4:猪场和母猪的类型对产仔率和断奶至第一次配种间隔的影响。
就产仔率而言(表5),根据母猪的类型和胎次,可见多产母猪第1胎和第2胎的产仔率分别比低产母猪高3.5%和2.7%。然而,需要强调的是,2种类型母猪第3和第6胎次间未发现任何差异。
表5:不同母猪类型的产仔率
以下几点强调了猪场类型和母猪类型对终身生产性能的影响(表6):
猪场类型和母猪类型都会影响母猪终生产活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以及母猪年断奶仔猪数。
多产母猪的产活仔猪数比低产母猪高45-58%,这取决于其所在的猪场类型;就猪场类型而言,高性能猪场的高产母猪和低产母猪比低性能猪场的同一类型母猪分别高7-10%和7-10%。
就母猪年断奶仔猪数而言,高性能和低性能猪场间的差异大于高产母猪和低产母猪之间的差异。低产母猪在不同猪场类型中的表现差异尤其明显。
此外,高性能猪场的高产母猪和低产母猪比低性能猪场的同类型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少27-30%。
表6.猪场和母猪类型对生产指数的影响
目前已知多种因素可对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母猪基因和“猪场类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猪场类型比母猪基因对产仔率、非生产天数和母猪年断奶仔猪数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在产活仔猪数方面,母猪基因的影响比猪场类型更大。
毫无疑问,高性能猪场可使母猪更好的发挥其基因优势,对低产母猪而言更是如此。高性能猪场可能有良好的授精程序,更好的技术,更好产房管理和严格的淘汰策略。所有这些方面都可使母猪更好的发挥其基因优势。毫无疑问,基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仅通过猪场类型所无法获得的多产性。然而,鉴于猪场基因的不同,我们必须谨记猪场类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