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中农华大技术服务总监兼市场服务专家组负责人刘峰老师在温氏训练营LPE畜禽公众云讲堂作了一场关于《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检测与预警预报》的直播汇报。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达100%。作为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动物疫病,亟需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
猪场在感染非洲猪瘟(ASF)后,管理者会采取定点剔除的方式,定点剔除技术简称为“拔牙”。猪场“拔牙”操作期间,管理者选择采取静默(减少操作)生产。
非瘟虽然说很多养殖户通过消毒,在一定的程度上面进行复养成功。但是有些养殖户就对于消毒工作就缺乏了松懈。本来就是一些复养的养殖场,非洲猪瘟还是有一定的载量存在于猪场,只是这个数量还没到达可以让你的猪场生病的数量。
2018年8月3日,我国公布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到今天(2022年4月8日)整整1345天,3年8个月,非洲猪瘟疫苗仍未在国内上市。
对于中国养猪而言,非洲猪瘟仍然是影响猪群健康与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虽然美国发明的非洲猪瘟疫苗已经在泰国上市,但预期中国短期之内不会批准安全且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上市,这就意味着非洲猪瘟依然需要通过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系统的监控体系及紧急处置措施来控制。
对我们来说,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低至五剂量的病毒就足以模拟疾病的临床过程。我认为,对于波兰和周边国家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信息。它影响到如何防止ASF从受感染的野猪群传播到家猪群。
自2020年开始,在不同的省份均有ASFV弱毒株感染案例,其中弱毒包括自然变异的弱毒株(CD2v变异)、基因单缺失弱毒株、基因双缺失弱毒株等。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