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仔猪的成活率和初生重,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指采取生物技术手段,将母猪群体按照不同规模分群,开展全进全出的统一批次生产。批次化生产中常使用生殖激素来调控母猪的发情和分娩,主要的有烯丙孕素、PGF2α、PG600等。
哺乳仔猪最重要的能量营养来源是母猪的奶水,而乳腺是奶水唯一发生器官,母猪泌乳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刚开始泌乳时乳腺中的分泌细胞数量,而且乳腺中DNA含量(乳腺细胞数的标记)与仔猪生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
“二胎母猪综合征”是指一胎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出现第一胎断奶后母猪失重过多而太瘦,断奶7天内发情率低,再次配种困难或分娩率降低,二胎产仔数降低(一般比第一胎减少18%以上),头胎淘汰率高(一般超过15%)等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实行传统连续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存在疾病防控难、生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猪批次化生产技术通过同步母猪发情、配种、分娩等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全进全出”流程化、工业化的生产,这种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水平和生产效率。
快速、准确判断母猪是否怀孕,不仅能防止母猪空怀造成的饲料浪费,更能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因此,准确判断配种母猪是否怀孕,对养猪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氯和钠元素的含量很少,故猪饲料中一般都用食盐补充。饲料中长期缺乏钠和氯元素会影响猪的食欲,影响猪的生长与生产,降低饲料利用效率。
因为母猪会产生乳房水肿,而肉猪不会。母猪因四脚着地体内大量的水分会流向乳房,造成乳房水肿,所以才会产生便秘的现象。
后备母猪初情期日龄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初情期越早,说明母猪的繁殖性能越高。后备母猪5-6月龄时,会有初次发情现象,公猪接触是刺激后备母猪发情的最好方法。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