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猪的乳汁分泌过多而仔猪不能及时完全吸吮时,就会导致乳汁在乳腺内淤积。长时间的乳汁淤积会使乳腺组织处于高压状态,影响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降低乳腺的抵抗力,容易引发炎症。
后备母猪(Gilt)的初情期管理是规模化猪场繁殖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首次发情后,母猪的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此时营养调控直接影响后续发情间隔、排卵率及终身繁殖性能。
猪是猪场生产的命脉,种猪质量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效益,健康的种猪才能生产出健康的小猪。所以,加强种猪饲养管理,提高种猪质量,保证种猪健康,才能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与母猪年生产力相比,母猪断奶力突出了母猪利用年限内的总胎数和断奶仔猪的质量即断奶重,它更能说明母猪的生产能力和利用价值,也更能体现一个猪场的管理水平。下面为您介绍减少哺乳期仔猪死亡的策略。
据资料报道,早期胚胎死亡中,配种后1-3天,内环境不适宜,死亡可≥20%。配种后9-24天,胚胎植入子宫,死亡可≥50%。配种后26-40天,胚胎形成器官,死亡可≥30%。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生殖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生殖激素如应用得当,对养猪生产和猪体生殖机能的调节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同时对生殖疾病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母猪养殖过程中,相信大部分养殖朋友们都遇到母猪产程长的问题。一般母猪产程3个小时算是正常范围了,但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所遇到的猪场,母猪产程超过5个小时的大约占到80%,有的甚至超过8个小时或更长。
在养猪行业中,母猪产后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仔猪存活率、猪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尽管产后问题多样(如无乳、便秘、瘫痪等),但子宫炎无疑是威胁最大的“隐形杀手”。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
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产房产床数、配种妊娠舍定位栏数、年出栏目标等参数设定批次生产模式,对母猪分群并利用生殖激素对同批次母猪进行发情、排卵同步化调控,使批次处理的母猪集中配种、分娩、断奶、出栏,进而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的生产目标。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