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秋冬季是猪场腹泻的高发期,腹泻病是当前规模猪场或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防控难题之一。特别在冬季,哺乳仔猪腹泻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达到70%-90%,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在后“非瘟”时代,批次化生产成为国内养猪企业的主要生产模式。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赢得市场竞争力,各大养猪企业都在不断追求母猪PSY和提高猪场人效。
酸化剂到底添加多少才有效?“系酸力模型”为酸化剂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提供数据支撑
2020年7月颁布“禁抗”政策以来,替抗类添加剂层出不穷,依托欧洲多年以来的禁抗经验,酸化剂成为替抗首选产品。但文献报道中复合酸化剂效果不一,且单一酸的添加量高达10kg t,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明显的成本压力。美农依托十九年的数据积累和基础研发,开发出“系酸力模型”,为酸化剂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提供数据支撑。
苗义良教授: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及后备母猪220日龄精准入群的技术创新方案
母猪批次化生产优势明显,不仅可以提高猪场生产、管理效率,还可以提升生物安全水平,这在当前疫病频发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在母猪批次化生产中,涉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同期分娩等关键技术。
围产期是母猪整个繁殖周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期间母猪的活力将会影响后续泌乳表现、后续的繁殖力和仔猪断奶重。研究证实,分娩前改变采食量对母猪没有益处,因此实际生产中在分娩前提供稳定的饲喂量给母猪是可以接受的。
我国是养猪大国,每年生猪出栏量约7亿头,每年需要消耗约7万吨豆粕,其中80%以上的豆粕要依赖进口获得,而开发非粮型饲料资源是缓解我国饲料原料紧缺的出路之一。苜蓿作为优质的牧草,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还能够改良土壤、调节生态。因此,应当充分的对苜蓿加以利用,以达到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是猪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病之一,并一直困扰着养猪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及药物的选择,更关系到治疗效果。本文就两种疾病的不同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养猪朋友们学会二者的鉴别。
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病。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9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
近几年来,猪病毒性腹泻越来越严重,给养猪户(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造成大量的仔猪腹泻并且导致仔猪高死亡率,如何进行防治才能够减少损失是很多养猪朋友比较着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