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从PRRSV L1C 1-4-4来看面对PRRS新毒株的策略

BI猪业 2022-05-25

阅读()

2020年10月美国出现“1-4-4 L1C变种”或“L1C变种”(本文中统称为PRRSV 1-4-4 L1C),因其传播速度快、致病力高的特点而广受关注。

2020年10月美国出现“1-4-4 L1C变种”或“L1C变种”(本文中统称为PRRSV 1-4-4 L1C),因其传播速度快、致病力高的特点而广受关注,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PRRSV 1-4-4 L1C的一些基本情况,本文将围绕面对PRRSV 1-4-4 L1C这类PRRS新毒株的防控策略。

 

1、PRRSV 1-4-4 L1C

 

比其他PRRS毒株传播速度更快

 

有学者将PRRSV1-4-4,L1A、L1C变种、L1C、L1H亚系和之前的强毒株1-7-4 L1A进行了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接种了PRRSV L1C变种的猪只更厌食,更嗜睡,死亡率更高。在攻毒后第二天,PRRSV 1-4-4 L1C与所有其它接种组相比,PRRSV L1C变种接种组的病毒血症水平显著更高。接触猪在接触2天后(DPC),接触猪的病毒血症水平也有同样的趋势。这表明PRRSV L1C变种具有较高的传播力(图1、图2)。

 

图片

图1.攻毒后猪只血清中PRRSV RNA

 

图片

图2.接触攻毒猪只后猪只血清中的PRRSV RNA

 

2、勃林格殷格翰蓝福莱对

 

PRRSV 1-4-4 L1C的交叉保护

 

2016年发表在《Veterinary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评估了蓝福莱对2016年美国田间PRRSV分离株“1-4-4”的交叉保护效果。在此基础上,最近Pipestone团队设计并开展了动物接触感染保护性实验,结果证明蓝福莱仍能提供针对PRRSV 1-4-4 L1C的交叉保护,与未免疫攻毒组相比可显著提升日增重、减少治疗次数和降低病毒血症水平(表1,表2)。

 

图片

表1.接触后平均日增重、死亡率和治疗次数

 

图片

表2.接触后第14和第21天,免疫组病毒血症水平显著降低

 

3、面对PRRS新毒株的防控策略

 

根据美国SVC Paul Yeske的经验,面对PRRSV 1-4-4 L1C的感染爆发,常用的方法是LCH方案,大体可分为3阶段,即引入足够量后备、闭群、暴露。但在防控前需要评估再次感染PRRSV的可能性,同时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PRRSV 1-4-4 L1C,由于其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很快全群就会感染,这对防控有利;但防控完毕后,一旦PRRSV 1-4-4 L1C再次进入猪群,其传播速度快也会使再次爆发几率变大。

 

在进行闭群前首先要引进足够量用于更新的后备(预备可维持210-240天的后备)。这需要猪场统计猪流,从而知晓后备母猪需求缺口和日龄。而后开始进行闭群,让母猪接种PRRS减毒活疫苗(暴露)。

 

建议在暴露三周后对猪场进行抽样统计从而确认群体都已经感染。需要对所有生产单元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所有动物都呈阳性。在整个闭群过程中,猪场应专注清洁,对房间、过道、装载区域和断奶仔猪移动的区域进行消毒。尽可能减少寄养等移动猪只的生产活动。

 

在闭群暴露10到12周后,开始收集仔猪处理液并进行实验室检测。此时理想的Ct应为逐渐上升,这表明猪只在逐渐的康复中,同时也证明暴露有效。

 

仔猪处理液为阴性时,需在断奶时对仔猪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在哺乳期间是否一直保持阴性。此时,应按生产单元或天数对仔猪处理液样品进行检测,从而确定阳性位置并进行隔离。现今在断奶前大多数猪场会选择进行血液检测,也可以使用家族口腔液进行检测;另一种方法是对断奶仔猪中最差的仔猪进行血液检测,每月30-60头。

 

何时可以“开放猪群”这取决于不同猪场标准,有些猪场使用在断奶时连续60天阴性作为标准,有些猪场以90天作为标准。有经验表明180天开放猪群过早,而210天可作为比较好的开放时间节点。如果仔猪在210天时没有完全转阴,那么需要等待240天或更长的时间方可开放猪场。

 

闭群结束后既可以引种填充猪场,如果种猪场有专门的后备母猪培育场且后备母猪日龄也正合适,那么可以从后备母猪培育场引进后备母猪。种猪场只提供断奶仔猪,猪场需将处于断奶仔猪阶段的种猪转至干净的地方来进行饲养,该计划在防控后半段应进行考虑并行动。

 

图片

图3.PRRS闭群时间轴

 

3、总结

 

PRRSV 1-4-4 L1C传播力相较其他PRRS毒株更强;

 

蓝福莱仍能提供针对PRRSV 1-4-4 L1C的交叉保护性;

 

面对新PRRS毒株感染爆发,LCH是有效的控制方案之一,即引入足量后备母猪,闭群,暴露。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