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川猪收储投放将由“临时”变“常态”,这将会变成猪价的“稳定器”?

四川在线 2021-07-08

阅读()

7月6日,四川省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加快构建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

7月7日,今年首批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公开竞价收储,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式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与此同时,7月6日,四川省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加快构建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

 

川猪收储投放将由“临时”变“常态”

 

作为全国生猪出栏第一大省,常态化收储与投放机制如何确定?又将给川猪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何时收储,何时投放,以后会有具体的标准。

 

“等于把临时措施变为常态化机制。”在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常态化”的首要含义,是制度化。

 

据介绍,2008年前后,四川启动猪肉收储与投放,但这是根据具体价格涨跌情况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业内称之为“临时收储、临时投放”。因此,一直没能制定具体的标准,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健全。例如,生猪价格跌到什么程度要托市收储?涨到什么价格要投放储备肉?

 

怎么把临时措施变为常态化机制?《措施》透露,猪肉收储投放实施与否,要根据生猪价格、猪粮比等走势来确定,特别是要达到预警级别和启动条件要求。

 

记者从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了解到,目前,四川正加快制定省级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实施方案。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明确预警级别和收储投放的相应条件、对应指标。例如,猪粮比跌幅、存栏和预期出栏涨幅达到什么数值时,启动什么级别的预警、收储多少猪肉入库等。

 

换言之,今后一旦川猪价格、出栏补栏数等触及对应条件,就可实施对应量的收储与投放。

 

是稳定器,是“猪周期”克星,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将是受益者。

 

“只要收储投放的量足够、时机选择对,就能稳定市场,兼顾消费者与养殖户的利益。最终,实现产业的平稳发展。”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学伟看来,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建立后,将成为川猪产业稳步前行的“稳定器”。

 

李学伟介绍,猪肉收储与投放,是中央层面近年来对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重要抓手之一。其通常做法是,承担收储的机构,在猪价快速下跌(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养殖户利益受损和养殖意愿不高时入场收购,稳定抬升价格。

 

而投放的时机,往往选在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和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时段,以平抑价格。从多年实践来看,相关做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市场的供需平衡,避免了产业的大起大落。

 

对于生猪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四川而言,这样的作用将会更明显。农业农村厅统计,去年,借助川猪复产,四川生猪散养户占比仍在四成上下。

 

而这些散养户抗风险能力不高且进退灵活,对价格剧烈波动极为敏感,很容易导致“价高纷纷入场,价低大量逃离”。

 

“今后,价格和产量的起落幅度有望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省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收储投放来稳定价格,就有可能稳住这些散养户,进而不断压平“猪周期”,稳定四川生猪生产的大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