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特价猪肉9.80元/斤” 生猪价格下跌是因为需求不振,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农网综合整理 2021-06-08

阅读()

北京孙大妈看着超市里“特价猪肉9.80元/斤”的告示牌,一脸的嫌弃:“玉米那么贵,猪肉这么便宜,不知道都怎么想的。”她表示不买这么便宜的猪肉,“不正常”。

北京孙大妈看着超市里“特价猪肉9.80元/斤”的告示牌,一脸的嫌弃:“玉米那么贵,猪肉这么便宜,不知道都怎么想的。”她表示不买这么便宜的猪肉,“不正常”。

 

图片

 

基于现在市场的肉品很丰富,牛羊禽蛋奶,价格都不贵。孙大妈表示她们家现在吃牛羊禽肉比以前多了,消费牛奶产品比以前多了。这一年全家增重,对于猪肉的消费需求,“不振”也是好理解的。

 

猪价

 

由“腰斩”到“臀斩”

 

2018年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使中国生猪产业遭受重创。2019年处于产业整顿状态,2020年进入产能恢复过程,2021年不料想“猪周期”也恢复了。

 

春节前,生猪价格就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目前的价格比年初的高位已经不是“腰斩”而是“臀斩”了。

 

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主体又快速进入亏损状态。

 

年初上市的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109合约”连续6周下跌,上周五跌破20000元/吨关口,创上市以来新低。期货价格的预见性告诉我们,2021年生猪价格似乎也就这样“回到了10元年代”。

 

一年上涨,一年下跌,这种紧凑型的“猪周期”不是我们想要的。

 

问题出在哪里?难道对于“猪周期”我们只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躺平’了”?让我们一起回顾近年的历程,总结失败,展望未来,猪业路崎且长。

 

2019年

 

农业农村部的“生猪年”

 

2019年是农业农村部的“生猪年”。2019年3月20日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农牧发〔2019〕9号),5月、8月、9月,共开了三次全国性的生产部署会议,成立了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约谈了11个生猪生产下降幅度较大的省份。

 

图片

 

9月10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17项政策措施,全国31省(区、市)印发了生猪稳产保供实施意见。

 

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猪生产出现了止降回升的积极变化,但下半年猪价上涨表明,恢复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给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为此, 12月4日,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发〔2019〕39号)。

 

该通知下达了“军令状”:“今年要尽快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确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2020年

 

稳产保供,生猪产能快速恢复

 

2020年,稳产保供是整个中国养猪业的主题。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第十五条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这是生猪生产问题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单独立项。明确提出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包括: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

 

后续更有9个与生猪相关的政策持续发布。

 

图片

 

随着国家频频出台生猪产业相关政策及行业的持续努力,中国生猪产能从非洲猪瘟(ASF)影响中快速恢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连续11个月增长,生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达到40663万头,生猪产能已恢复到2017年底的90%以上;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增长35.1%,达到3307万头。从上述数据可知,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供大于求

 

需求不振至猪价破“10”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章节中,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畜牧业均衡发展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均衡理念的发展,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虽然猪肉仍是我国肉类消费的绝对主体,但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总比重逐渐下降,禽肉、牛羊肉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再加上猪价维持高位抑制需求,疫情下对猪肉安全的担忧,上文中北京孙大妈这样肉类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的并不是个例。

 

图片

 

目前,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既然“恢复正常”了,为什么当前阶段猪价还是大跌?而且在饲料成本大涨的情况下大跌?业内的分析认为是存栏数上涨的同时,屠宰上市量增长导致。

 

这半年,为了等待价格恢复以减少损失,规模养殖户普遍采取延期上市“被动压栏”的做法,上半年大肥集中出栏成为生猪市场供应一大明显特征。

 

这样一来,虽然出栏头数恢复正常,但是猪肉供应量“恢复”超常。“数”和“量”不匹配了,加上“需求端没有明显提振”,价格下跌的走势就形成了。

 

需求分析

 

“愈跌愈不买”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又一个的节日小长假,都是养猪人最期待的,但是结局却都是一样的:猪肉消费并没有被节假日带动起来。

 

图片

 

“‘吃货’都去哪了?”其实,孙大妈已经告诉我们原因了,并不是“需求端没有明显提振”,是需求端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正是养殖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国家政策导向引导的结果。

 

为什么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最后提到“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

 

为什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的论述下把“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放到一句话里面说?

 

应该说,正是这种引导形成了今天的局面——畜牧产业全面发展,优化肉类消费结构。

 

产业赋能

 

形成现代养殖体系

 

“非瘟”之后养猪产业一直在补短板。许多短板用资金用政策可以补上去,但不是所有的从业者都是事业者。“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肯定不只是局限于生猪产业,也不仅局限于产业层面,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加入体系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

 

近年来在“高红利”的刺激下,行业外资本疯狂扎堆进入养猪业,养猪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最值得“投机”的行业,虽然对于生猪产能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疯狂无序的扩张也给产业后续埋下了“隐患”,当前猪价的持续下跌,产能的急剧扩张似乎“功不可没”,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那些一直真正扎根养殖业的养猪人。

 

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归养殖的本质。减少投机,提升养殖效率,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有序扩张,才是健康的产业发展路径。

 

所以,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值得从业者认真学习。目前的价格下跌是一个警示,也是养殖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进入“正常”状态的重要标志。

 

随着规模化率的提升,中国的生猪产业将与发达国家比肩,那时候需要的不是价格竞争,而是稳定性竞争,是产业素质竞争。

 

庆幸的是,我们养猪产业规模化与体系化正在起步的过程中,希望这次猪价下跌能给产业带来不同以往的启示。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