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非洲猪瘟传入中国44个月,给养猪人带来了哪些教育和启示呢?

猪业科学 2022-06-22

阅读()

非洲猪瘟从2018年8月在中国被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4个月之久。从2018年开始非洲猪瘟几乎席卷亚洲所有的养猪国家,改变了亚洲养猪的基本格局。

非洲猪瘟从2018年8月在中国被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4个月之久。从2018年开始非洲猪瘟几乎席卷亚洲所有的养猪国家,改变了亚洲养猪的基本格局。

 

1 非洲猪瘟的影响

 

在我国,养猪行业目前面临猪价低迷、饲料原料价格历史性新高、非洲猪瘟病毒呈现地方性流行的局面。在养猪投资者正一筹莫展之际,回顾过往,希望能在思考的同时,为养猪行业找到合适的前进道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该病毒在传入我国之前,主要在非洲和东欧流行(图1)。在非洲,非洲猪瘟呈现出地方性流行,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在东欧包括俄罗斯,非洲猪瘟暴发数量正快速升高;2018年9月该病在比利时发生,已经为欧洲敲响了警钟(图2)。该病在欧洲和俄罗斯发生发展的形势警示了中国有远见的猪病学家,并发出警报——非洲猪瘟传入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

 

 

很遗憾,非洲猪瘟还是传入了我国。“知易行难”,明知道它可能传入,明知道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但还是未能做到万无一失。在国际货物、人员交流频繁的时代,想要阻止非洲猪瘟的传入是很难的,它的传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随后,在2018年8月3日到9月30日的2个月间,病毒传入我国8个省份,之后便势不可遏地散播至全国范围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在2018年8月,我国存栏母猪规模4200万头左右。到2019年10月,存栏母猪低至2800万头,达到历史最低点(数据来源:咨询公司)。由此可以得知,受非洲猪瘟病毒影响,1400万头母猪对应的产能从产业链被清除。

 

在这个过程中,散户持续退出,中国养猪业规模化飞速发展,产能迅速聚集到全国性、区域性、领导性的饲料和养猪企业手中。

 

2 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带来启示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入促使中国养猪行业这几年的风云激荡,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育和启示呢?在国家和行业层面,要对外来动物病毒保持高度警惕,形成强有力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协调,采取积极的行业规范性措施防御病毒传入,抵御病毒,减少病毒传入后的影响。

 

从事后回顾的视角,参考非洲猪瘟的发生特点来看,如果2018年8月暴发的病例是单点发生的话,通过生物安全的方式把发病猪群和同群猪填埋或者焚烧,是有可能把病毒消灭,从而避免大范围传播的。即使是在风险区域内多点发生,通过快速响应、划定疫区、封锁生猪和产品的流动,用生物安全的方式销毁阳性猪群,也有一定的概率以较小的损失把病毒清除。

 

然而,各个层面的兽医人员错失良机,吃了败仗。这个事实和教训充分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兽医防疫体系还不能有效地应对外来动物疫情。

 

实际上,俄罗斯的兽医同行在过去10多年跟非洲猪瘟的斗争中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俄罗斯流行非洲猪瘟的情况下实现了养猪产能的恢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兽医行业各个层面的人员能够形成高效的协调体系,具有更好的兽医流行病学的国际视野,取国外同行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我们的生物安全意识,那么面对此类情况的应对措施一定会更有效。一个强大、有准备、能够协同作战的团队才更有可能带领兽医行业打胜仗,消灭非洲猪瘟的星星之火,杜绝其形成燎原之势。

 

为了应对烈性动物传染病、新发或再发的外来动物疾病,我国需要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高效协同兽医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外来动物疫病预警机制,建设涵盖全国养殖设施的中央数据库。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把养猪设施的位置、产能、存栏情况及动物种类等数据实时采集起来。养殖者和兽医还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实时上报疫情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疑似疫情图片和视频信息。以便行政部门、技术部门能实时了解、诊断疫情,及时指导防控措施。这个数据库还可以实时了解中国养猪的存栏情况,从而预测出栏。国家行政规划层面可以依据实时信息设置养殖准入政策。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养猪行业要有强有力的行业自治机构,能够代表各省规模化养猪企业和农村家庭农场和散养模式养猪的长远经济利益。这个机构对规范养猪行业要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通过这个公共服务和养猪私营行业的紧密协作关系,预警信息和行动方案,能够及时发布到每一个养猪行业的利益相关方,从而把行动者动员起来。

 

注册兽医师制度在我国实施已经有一些年头,也需要把行业的猪兽医们纳入到这个能够高效运转的数据中,为猪兽医赋能,让他们能做事,能做成事。

 

3 种猪企业要采用高标准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病毒传入

 

种猪企业要采用高标准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病毒传入,维持种猪高健康状态,并推行成为行业规范以维持行业性种猪稳定生产和供应。

 

种猪企业是养猪行业稳定、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源头之水。根深才能树大。优良猪群是行业高效率生产的前提条件。此次整个行业有了使用三元母猪作为繁殖母猪的经历,高峰时期达到70%使用率,实践验证出了三元母猪的缺点:发情率低、产仔数少、泌乳和母性差、繁殖寿命短。这种低效母猪浪费了宝贵的生产资料。

 

基因决定了养猪产出的天花板。种猪企业维持健康、稳定,提供高健康种猪符合行业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符合养猪可持续发展的利益。

 

这次疫情,不受影响而安然无恙的种猪企业有,但只是少数。这些猪场主要是因采取了完善、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才防御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避免了猪群感染病毒。这些脱颖而出的猪场为我们防御非洲猪瘟树立了榜样和信心。

 

我们呼吁种猪行业投资者、管理人员要以保证非洲猪瘟等主要病毒性疾病阴性为目标,采取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标准,实现更高健康标准的目标。一旦疾病入侵,要有勇气和决心实现疾病净化。

 

种猪行业在疾病净化、维持高健康上有着共同利益,我们要无私分享,促进行业共同进步。

 

4 猪企业要高度自律

 

养猪企业要高度自律。配合国家、区域的政策,制定企业的措施,实现病毒净化和高健康生产,保障食品安全。

 

商品猪生产是满足消费者“菜篮子”的基础。PIC?公司的数据表明,高健康猪群每头普通商品猪的药品、疫苗、消毒剂等投入费用比主要病毒性疾病非净化猪群节约40~50元人民币。

 

减少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猪群健康,从而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疾病发生少了,疫苗、药品、抗生素、消毒剂等的使用自然就少了。这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灭疾病是国家、区域和行业的共同目标,其带来的红利大家共享。而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个人、一个猪场、一个企业、一个县、一个省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高效管理和运行的协调机制,促使大家共同完成这个目标。参与者要有“天下为公”的胸怀,只为一己之私,必然会导致某一环出错。只要有病毒存在,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所以,养猪企业要高度自律,配合国家、区域政策,制定企业的措施,实现病毒净化和高健康生产;要承担减少并规范抗生素使用的道德责任,保障食品安全。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不要小看和低估这些微不足道的自律和努力,正是这个高尚而不易的目标,惠及了自己、亲友、子孙和他人。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落后于国际同行,更要奋起直追。

 

5 加强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

 

加强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做好有效灭活疫苗或者活疫苗的技术储备。研究机构有责任避免病毒外溢。

 

在非洲猪瘟病毒入侵我国之前,猪蓝耳病是危害全球和我国养猪业的一号疾病。最近,笔者做了一个小范围疾病调查,有90.6%的参与者认为非洲猪瘟是中国养猪业的第一号疾病。

 

猪蓝耳病有变异、重组等问题,新毒株不断产生,老病未去,新病又来,不断造成危害。在我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不同毒力和基因结构的非洲猪瘟病毒。那么非洲猪瘟病毒将来会如何演化?科学家们需要预测并找到解决方法,做好危机应对的准备。科学界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疫苗和抗病猪育种的研究,已经看到了曙光。

 

所以,我们要鼓励科学家从事非洲猪瘟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研究,以应对危机。同时,行业和公众也要监督科学家恪守职业道德。绝不允许未经政府批准、未经养猪行业自治机构同意的疫苗流向猪场。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是涉及法律的问题。

 

非洲猪瘟

 

6 养猪行业要敬畏市场这个无形的手

 

养猪行业要敬畏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研究和遵循供求规律,用供求规律锚定自己的战略定力。在非洲猪瘟出现后,有的养猪企业吃了大亏,无力东山再起;有的企业储备了人才和能力,获得了利益,为后续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成功者行动一致,豪情满怀的扩建产能,扩大规模。我们为这些企业的成功欢欣鼓舞。

 

“弓满易折”“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这两句谚语蕴藏丰富的哲理。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有强大的力量。需求少了,供应多了,价格就要下滑。但只要研究消费规律和趋势,关注养猪生产供应,就有可能掌握这个规律,跟这个“手”相握。从2021年6月、7月开始,猪价跌下成本线,养猪开始亏损。持续的亏损让现在大多数养猪投资者像车轮陷进泥潭,进退两难,无法自拔。

 

从“羽扇纶巾,意气风发”到“狼狈应对,苦苦支撑”,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从业者们,需要好好思考为什么会陷入这个局面。

 

巴菲特曾说:“当别人贪婪时你就该恐惧”,正是当前情景的写照。巴菲特还说过,市场就像大赌场,别人都在喝酒,如果你坚持喝可乐,就会没事。

 

7 总结

 

养猪行业要敬畏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研究和遵循供求规律,用供求规律锚定自己的战略定力,避免向“死神”的方向走。(作者:姚建聪)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