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浅谈非洲猪瘟防疫措施与疫苗开发的重重关卡,台湾严防非瘟传入

猪兜 2019-05-15

阅读()

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最早于 1921 年在非洲肯尼亚发现,由于非洲猪瘟尚无合适疫苗可用于防疫,所以多以扑杀来处理疫情。
  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最早于 1921 年在非洲肯尼亚发现,起初疫情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和马达加斯加岛,其后散播至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及南美与加勒比海周边国家。往后,经欧洲大规模的扑杀,非洲猪瘟于1990年代被扑灭,唯目前意大利撒丁岛 (Sardinia) 仍有疫情。
  
  然而,2007 年,非洲猪瘟又在高加索地区的乔治亚共和国被发现,随后蔓延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国家。2017 年捷克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也传出非洲猪瘟的疫情,2018 年保加利亚及中国大陆更首次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非洲猪瘟的疫情,更因猪只南北调运、许多养猪户仍用未完善蒸煮的厨余喂养猪只和病猪被屠宰制成加工食品而迅速蔓延,截至 2018 年 12 月 4 日共计有 23 省传出疫情,且已累计扑杀生猪超过 63 万头。

伊比利
著名伊比利猪的产地:西班牙,也曾发生过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非猪瘟也
  
  非洲猪瘟是一种具高度传染性的家猪和野猪出血性病毒性疾病,虽不会感染人,但可造成养猪产业和国家经济严重的损失。其病因──非洲猪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是属非洲猪瘟病毒科 (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 (Asfivirus) 的病毒,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 DNA 虫媒病毒(Arbovirus),长约 190 千碱基对 (kb),可编码超过 170 种病毒蛋白,其中至少有 28 个是结构蛋白。
  
  需特别说明的是,非洲猪瘟和最近在日本爆发的猪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不同,日本猪瘟是由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瘟疫病毒属 (Pestivirus) 的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毒属 RN A病毒。患猪瘟的病猪常有神经症状,但无非洲猪瘟常见的血痢。此外,不同于非洲猪瘟病猪脾脏郁血肿大,猪瘟病猪的脾脏则是周边梗塞。

非洲猪瘟DNA病毒
此次爆发的非洲猪瘟为罕见的DNA病毒
  
  病毒的传播与猪只感染症状
  
  临床上,非洲猪瘟主要是感染猪只单核吞噬细胞,如网状细胞、单核球和巨噬细胞。常见的强毒株所引起急性临床症状为高烧、食欲不振、呕吐、血痢、发绀和母猪流死产等,并可在感染猪只的耳尖、腹部及四肢末端皮肤可见红色瘀斑等,7~10 天内死亡率可达 100%。至于中间型毒株和弱毒株则可引发次急性或慢性症状,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如消瘦、轻微发热、无食欲、抑郁、咳嗽、慢行皮肤溃疡和关节肿胀发炎等,猪只常在 3~4 周内死亡,死亡率则在30%~70%之间。
  
  不同猪种对不同基因型的非洲猪瘟病毒易感性可有不同,如家猪和美欧野猪会感染发病,但是非洲野猪  (Phacochoerus aethiopicus-疣猪 )、丛林猪 (Potamochoerus sp.) 和大林猪 (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时,常没有临床症状,这使得这些猪种成为天然的保毒者或病毒库。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十分多样,除直接接触感染的家猪或野猪,藉由其血液、排泄物、口鼻分泌物交换或透过上呼吸道而感染外,也可经由喂食污染有病毒的厨余、饲料或是消毒不完全的猪只载运车而散播病毒;而透过钝缘蜱属 (Ornithodoros) 的软蜱 (soft ticks) 和厩蝇属 (Stomoxys) 的螫蝇 (biting flies) 为病媒传播,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由于感染猪只病愈后,可长时间持续排毒至环境(感染后 70 天以上)及于周边血液单核球中检出病毒核酸(感染后 500 天以上),加上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耐受性极强,可在室温的粪便中存活超过 11 天、冷藏肉品中超过 5 个月、冷冻肉品更可超过 3 年仍有感染力。若加热处理肉品,70˚C 至少需要 30 分钟,90˚C 至少需要 5 分钟,才能让肉品中携带的病毒失去活性,即一旦遭受非洲猪瘟病毒入侵,要把污染环境中的病毒完全清除是极为困难的,而慢性或持续性感染的猪只,则可能成为区域流行疫情的病毒来源。

热水消毒
即使用90˚C 热水杀菌,也至少需要5分钟,才能让肉品中携带的病毒失去活性。
  
  台湾现状与防疫措施
  
  目前在防疫上,由于台湾仍不是非洲猪瘟的疫区,主要重点应为境外阻绝,莫让可能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生鲜猪肉和猪肉加工品,藉由走私、网购或旅客携带入境,同时也禁止从有相关疫情国家输入或转运输入添加有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的饲料和这类饲料添加物等,来防堵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对于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厨余喂养猪只,专家意见并不一致。目前,有建议成立数个中央厂房来统一蒸煮厨余,再以清净专车载运厨余至养猪场;或完全禁用厨余,将厨余全数化制成堆肥的作法。
  
  虽说厨余养猪为许多国家疫情蔓延的主因,但在非洲猪瘟尚未引入前,先建立好上述方法处理厨余,均为可接受的防疫作为;若非洲猪瘟已然引入,自然不应再继续用厨余喂饲猪只。此外,国内猪只载运车辆及相关装备的消毒和管理亦应落实,除可减少岛内既有猪只疾病的散播,若非洲猪瘟真引入,也可大幅减低病毒在猪场间的散播,使疫情不至失控。
  
  疫苗开发的难题
  
  以病毒性疾病防治来说,开发疫苗常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非洲猪瘟尚无合适疫苗可用于防疫,所以多以扑杀来处理疫情。即便非洲猪瘟目前有减毒疫苗、DNA 疫苗和重组次单位疫苗等的开发,但为何仍未开发出合适的疫苗,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是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多,不同分离株抗原所诱发的抗体,常无交叉保护作用;其次,现阶段仍不清楚哪些病毒抗原可以诱发广效且有交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第三则是目前仍不清楚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以及病毒和宿主如何调节产生免疫反应。

非洲猪瘟疫苗
 
  在非洲猪瘟的疫苗研究上,我们仍须多加了解,才能研发出有效的疫苗。
  
  在减毒疫苗开发上,目前实验接种的安全剂量和有效剂量间隔太小,容易造成次急性或慢性感染,且无论是传统或遗传工程改造的减毒疫苗,缺乏交叉保护作用更是一大障碍。在次单位疫苗研发上,虽然已知p30、p54、p72 和 CD2v 等病毒蛋白可诱发中和抗体,但临床试验所诱发的抗体,也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效果,甚且由昆虫杆状病毒所表现的 p30、p54、p72,并无法诱发保护性抗体,这使得病毒抗原难以量产。
  
  理想上的疫苗必须安全有效,至少对大部分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有保护效果,也必须是「能区别诊断受野外病毒感染与疫苗接种之动物 (differentiate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 DIVA)」疫苗,这样用于非疫区,始能区别猪只体内抗体,是由接种疫苗或是感染所产生。在疫苗的研发上,须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周期和生物学有更多的了解,才可能开发出真正可用于防疫的疫苗。
  
  忧患之心不可无
  
  很庆幸有台湾海峡与周边大陆相隔,使台湾不会有野猪传播疫病的风险。不过,一旦非洲猪瘟入侵,其病毒的高致死率和高环境抵抗性,除像口蹄疫再次重创台湾的养猪产业外,亦不易清除。防疫工作不应只是动物防检疫人员、兽医师、养猪业者或边境管理人员的责任,如果所有人都能配合政府的施政命令,不要携带或网购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生鲜肉品或加工食品,疫病自会阻绝,也可大幅减低防疫工作的负担及风险。防疫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保护台湾的养猪产业,你我都有责任。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