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规模猪企2023年出栏目标再创新高,驱使猪企扩大产能的原因是什么?

猪兜 2022-12-02

阅读()

整体来说,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这个行业会更标准化、智能化,但是在政策调控之下,“一夜暴富”或者“血本无归”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也许,这对所有养猪人来说都是好事。

整体来说,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这个行业会更标准化、智能化,但是在政策调控之下,“一夜暴富”或者“血本无归”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也许,这对所有养猪人来说都是好事。

 

2020年,我国生猪均价在30.32-38.00元/公斤之间。彼时,在高利益的刺激下,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多家上市猪企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

 

遗憾的是,2021年,受猪周期下行的影响,猪养大了,猪价却出现崩塌,猪企深陷亏损泥潭。这一年,正邦科技因扩张步子迈得太大而遭遇188亿元的巨亏。到了2022年6月,多半猪企仍然没有摆脱亏损漩涡。

 

按照正常逻辑,当生猪市场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猪企应该收紧钱袋,求稳才对,但今年年初,各大猪企却纷纷发布2022年增产计划。

 

其中,牧原股份对外宣布2022年计划出栏生猪不少于5000万头,同比增加25%以上;温氏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2年出栏目标在1800-2000万头,较2021年出栏的1321.74万头增加30%-50%;天邦股份2022初步出栏预计600万头,较2021年出栏量增加180万头;唐人神2022年规划出栏生猪200万头,较2021年出栏量增加46万头。

 

从今年1-10月前9家上市猪企的出栏情况来看,出栏总量接近1亿头,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9336.46万头。

 

照此进度下去,大猪企今年出栏量或创新高。

 

上市猪企产能情况

 

倍数级增长

 

不仅如此,由于规模化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相较2021年,规模猪企2023年的出栏目标或出现飞速上涨。我们来做一下比较:

 

新希望2021年出栏了997.81万头,规划2023年出栏1850万头,目标出栏翻了1倍;温氏股份2021年出栏了1321.74万头生猪,规划2023年生猪出栏2600-2800万头,目标出栏翻了1倍多;神农集团2021年出栏了65万头,规划2023年的出栏目标为150万头,目标出栏是2021年的1.3倍;傲农生物2021年出栏了324.59万头生猪,规划2023年出栏800万头,目标出栏翻了近1.5倍;东瑞股份2021年出栏了36.76万头生猪,规划2023年生猪出栏将达120万头,目标出栏是2021年的3倍多;京基智农2021年出栏了13.22万头生猪,规划2023年生猪出栏超过200万头,目标出栏翻了14倍。

 

猪企生猪出栏量

(注:图为部分猪企生猪出栏量,蓝色柱状为2021年生猪出栏量,绿色柱状为2023年生猪出栏量)

 

值得一提的是,唐人神2021年出栏了154.23万头生猪,公司长期发展目标是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按此计算,目标出栏直接翻了近7倍。

 

此外,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也曾在今年5月作出宏观规划:希望用十年打造5万个农场主,实现年出栏2亿头商品猪,这一数字比2021年的430.78万头整整高出45倍。

 

很多人不免担心起来:规模猪企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冒险了?其实不然,企业扩大产能必然有其道理。那么,驱使这些规模猪企扩大产能的原因是什么?

 

扩产的动力

 

宏观层面看,与政策扶持有关。从2010年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再到2021年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不难看出,近十余年来政策一直在引导并推进生猪养殖产业走向规模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资料显示,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从2017年的46.9%升至2022年的58%,按照农业农村部三年前设定的目标,2025年将达到65%以上。

 

至于为何引导规模化养殖,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便于调控产能,防止出现产能紧缺或过剩的局面,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二是促进产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微观来看,规模猪企不断扩产是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强其在市场的价格话语权。这样一来,市场竞争更趋于公平、有序和明朗,利于上下游合理安排生产。

 

相较之下,散户不得不面临非瘟、环保、资金、行情波动等种种压力,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或继续被挤压。

 

对于规模猪企而言,资金扶持、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使其抢占市场变得更容易。它们在制定扩产计划时,并不完全看重于一时的财务数据,而是长线布局。

 

明年猪价跌成白菜价?

 

从规模猪企2023年预定的出栏目标来看,生猪出栏量会明显增加。不过,我国每年猪肉消耗量约为5500万吨,结合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明年生猪市场行情会不会因大概率的供过于求而出现暴跌呢?

 

答案是否定的!纵观今年下半年,从官方频频放储、约谈猪企可以看出,未来猪价越来越趋于平稳。

 

一方面,在长期的摸索和发展中,目前国内生猪市场已经建立起了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提出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控方案和“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调控方法,只要超出或低于正常产能区间,官方都会参与调控。

 

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对生猪产业建立起“托底”“限高”“价格上下限”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可以有效应对猪价大起大落。

 

整体来说,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这个行业会更标准化、智能化,但是在政策调控之下,“一夜暴富”或者“血本无归”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也许,这对所有养猪人来说都是好事。

 

写在最后:猪企扩产是行业规模化的必经之路,但高质量的规模化发展绝不是让“决定性产能”掌握在少数的规模猪企手里,而是整个行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除了避免行情的大起大落之外,行业的整体养殖水平、智能化程度、肉品质量也应逐步提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