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采食行为特征是否可以遗传?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
猪肉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业生产总成本的近70-80%。采食行为是影响饲料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据研究,猪的采食行为和饲料效率之间有很强的遗传和表型相关性。
按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只要兽药产品在售最终都会被养殖户使用。而假兽药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普通的链球菌感染,导致猪群出现部分脑炎和关节炎症状,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或阿莫西林均可解决。
“驱虫”工作是猪场不可小觑的一项工作,猪的体内外寄生虫种类繁多,稍不留神就会变成在猪场里大肆繁殖的“小偷”,悄悄地偷走你的养殖利润。
良好的保育管理应严格遵循“十六字”经,生物安全、以猪为本、行为规范、数据准确,下面从生物安全、“六度”管理、饲喂管理、合理分群几方面作总结。
许多农村养殖户习惯在仔猪患病期间添加精饲料,殊不知很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均可与防治仔猪病的药物发生对抗作用,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会使病情加剧。
公猪对热应激十分敏感,据了解,当环境温度连续72小时达33℃时,15~20天后公猪精子活力开始下降,死精和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配种后会导致母猪的受胎率明显降低。
仔猪产后48~72h能保持体温恒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冬季应特别注意产后48h内的保温工作。具体保温措施可采用在母猪舍内设一个长宽各60~80cm的护仔间,铺上垫草,安装灯泡,以提高舍温。
“养猪无细节”,养猪再外行人看来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每天把猪喂饱,把猪圈打扫干净就行,可只有养猪内行人才知道,养猪你要懂猪的饲料营养,要懂给猪的遗传育种,要懂猪病的鉴别诊断,要懂药物的配伍禁忌等各方面的内容。
随着猪价的回暖,外购后备母猪的猪场越来越多,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显得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还会影响到其后两三胎、甚至更长;控制好源头则事半功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